340.第327章 击败袁尚(2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457 字 5个月前

历史上崔林入曹魏朝担任大鸿胪,这个职位管的就是诸侯王册封、供奉以及负责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的事务。</p>

崔林入朝后,龟兹王派侍子来朝见,朝廷嘉奖他们远道而来,褒赏给龟兹王非常丰厚的礼物。其余的各国都各自派侍子来朝见,来往使节络绎不绝。</p>

崔林担心这些国家并不是真心归顺,只是想暂时取得魏国的庇护来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才通过互通使节,求得魏国的封号,而朝廷派人一路上保卫护送使者,损失更多。</p>

动用人力,花费钱财来做这些无益之事,被夷狄所取笑,此长久之所患。</p>

于他是写信给敦煌郡,让其取消此种兴师动众的无益之举,并录前朝时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之有明制章典可循,再无肆意封赏。</p>

隋炀帝要是有这么一位能臣管理大鸿胪事务,也不至于搞出那么多荒唐事,二世而亡。</p>

不过眼下,崔林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帮宋军了解河北的形势以及引荐河北豪杰。</p>

李孚被宋宋军俘虏送到诸葛亮营寨,崔林便认出了此人,说道:“此非钜鹿李子宪乎?”</p>

诸葛亮颇为感兴趣,问道:“其人素有名望?”</p>

崔林点头,说道:“兴平中年,钜鹿郡人民饥困。孚为儒生,当种薤,欲以成计。有从索者,亦不与一茎,亦不自食一颗,故时人谓能行意。”</p>

诸葛亮点头,这种意志坚定还清廉有品行的士人可以引以为太子宫中人才储备。</p>

于是诸葛亮问道:“汝从何处而来?”</p>

李孚现在是人事已尽,天命难违,已经无心再死扛到底。</p>

所以闻诸葛亮之言,便回道:“我从钜鹿随前将军孟岱而来。”</p>

“孟岱?”诸葛亮稍微诧之,这是何人?</p>

崔林介绍道:“孟岱为袁绍亲信,此前素与审配位同,皆为军中监军,内统幕府,外震三军。”</p>

闻言诸将立即了然,难怪他能担任前将军之位!</p>

虽说将军位号在如今都差距不大,可前将军这绝对是不同于其他将军位号的,汉室常设的将军也就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四将军。</p>

很多时候前将军就是朝中地位最高的将军位号,可以兼任太尉、司徒等职录尚书事辅政。</p>

这也就是历史上袁绍势力倾覆,所以导致袁绍麾下诸将声名不显,若三国鼎立的是赵、蜀、吴,那这孟岱至少是姜维、吕岱一级的大将。</p>

而听闻孟岱以前将军、监军之职统军而来,诸葛亮立即关切的问道:“孟岱所率军队有多少?”</p>

李孚说道:“不可胜数,恐有数万精兵。”</p>

诸葛亮随即问道:“其从何处进军?”</p>

“自巨鹿沿漳水而至,经唐阳、阜城,今已至城外东平亭,去下博十八里,临漳水为营。夜,举火以示城中。”</p>

诸葛亮立即说道:“将其请入别帐,以观敌军举措是否如其言。”</p>

到夜里,赵军果然举火以示城中,城中守军亦举火应之。</p>

袁尚更是引兵出城南,在城外扎营,欲与孟岱对决围。</p>

见到袁尚部署,诸葛亮摇了摇头,对身边陆逊说道:“袁尚难成大业也,其若在城中,我还忧之,其按耐不住,引军出南城,岂不自泄行踪?”</p>

作为依托城池防守的守军,最令人担忧的便是他们不知道会从什么方向出击,结果现在袁尚沉不住气,主动出城,准备跟孟岱里应外合,溃围而走,简直是自己放弃了出奇不意的最大优势。</p>

可要突破沟堑重围岂是那么容易的?半渡而击之,是任何名将都无法解决的难题。</p>

强如关羽率军五千要强渡大河,甘宁也自信的称,给我五百兵,保证让关羽一听到我咳唾之声,就不敢渡河,如他敢渡过来就一定被我所擒。</p>

而关羽、甘宁对峙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为关羽濑”。</p>

甘宁一介斗将尚能看清,陆逊也毫不犹豫的对诸葛亮请令,说道:“某愿率本部三千士卒往城南阻袁尚溃围之举,而将军亲领大军逆击赵军。”</p>

诸葛亮随即认可陆逊之言,说道:“可,便以卿意战之。”</p>

袁尚和赵军最大的遗憾就是同时遇上了诸葛亮和陆逊两位当世顶级的帅才。</p>

这两人是三国志中唯一以臣子身份,而单独列传的存在。</p>

要知道三国志中能够单独列传的都是君主,比如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先主刘备以及吴主孙权等人,哪怕如董卓、吕布、孙坚、袁绍、刘表都没有单独的列传。</p>

可见诸葛亮、陆逊出将入相的杰出之才。</p>

两人在兵法谋略上实在是超过袁尚太多、孟岱太多。</p>

赵军打算一举对决溃围,但宋军完全没给他们机会,打出了一个显著的时间差。</p>

孟岱率军猛攻,诸葛亮却不应战,一直守在鹿角、营围之后,赵军只能拔鹿角而入围,且战且前,无法大规模接战。</p>

袁尚却不知这一切,猛烈率军进攻,仓促的设置浮桥,渡过围城沟堑。</p>

陆逊一直从容的看着他,等他部队渡过了近一半,方才一声令下,乱箭齐发!</p>

由于宋军河岸一旁早已布好了阵列,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箭矢左右从射,赵军顿时伤亡惨重,坠沟堑而死者不可胜数。</p>

而落入沟堑中的士卒不甘溺死,拼命的往浮桥上攀爬,浮桥不堪其重,崩毁者三四!</p>

然后宋军纵铁骑蹈之,已经渡过沟堑的赵军也抵挡不住,纷纷被挤入水中,死者数以千计,一时间漳水为之不流。</p>

宋军因势逆击之,疲惫已久的赵军根本抵御不住,只能败还城中。</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