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约期而击(1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427 字 5个月前

定下要与袁绍共同进攻曹操之后,约定的日期就极为重要。</p>

这世界本就是个草台班子,所谓政治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p>

朱元璋能够长期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所以他是千古一人,能够以一个叫化子的身份最终逆袭为大明朝的开国之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p>

这种人千古无一,反倒是袁绍这种朝令夕改,优柔寡断的诸侯,才是人间常态。</p>

所以跟他约定的战略进攻时间肯定不能太晚,按孙策的想法,那肯定是选择沮授的战略。</p>

河北、江南相较于曹操都有骑兵之利,河北的胡骑来去如风,江南的具装突骑所向无前。</p>

所以只要分遣精骑,抄掠曹军边鄙,令彼不得安,而我取其逸,比及三年,己方可坐胜也。</p>

但你要真跟袁绍约定了一个三年之后进攻曹操的盟约,那就等于完全没有盟约。</p>

搞不好,他转过年春耕未过,他就独自骑兵去进攻曹操了。</p>

郭图、审配一直都是速战派,他俩只要献计,那按袁绍得性格,肯定要试一试得。</p>

他袁绍前期也不是直接就起大军而攻曹操的,也是曾派颜良、文丑等先锋大将抄掠白马、延津一带,逼得曹操把百姓都迁往南方,最窘迫的时候,曹操只有五百骑兵护卫在身边,要不是荀攸献计,他曹操差点就被文丑所趁。</p>

可随着袁军战败,袁绍就不断增兵,最终亲自跟曹操对垒于官渡。</p>

所以孙策对张昭问道:“如今局势,曹操幸于急战,袁军利在缓事。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然孤所忧者,袁绍虽情知如此,亦难立国之长计。卿以为孤若遣使前往河北,约期共击曹操,当定在何时?”</p>

张昭思索着说道:“与袁绍约期不宜太晚,更不宜过急。我以为将军不可过于倚重袁绍,当以江东持牢为主。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袁术、公孙瓒等坐受围之辈。若冒然攻之,骄兵先败,一旦师出不利,疫病蔓延或者攻城折损,恐反倒使兵锋受搓,曹操自此难制。”</p>

孙策不得不赞同张昭的说辞,合纵连横只是自己争夺天下的一个辅助手段,要扫平天下关键还是得自身势力强盛。</p>

如果为了配合袁绍,仓促出兵,导致自己势力伤亡减损,无力再北伐,被迫进入防御状态。那曹操可就真没办法遏制了,他能够轻松而无后顾之忧地去攻击河北。</p>

张昭接着说道:“而关于出兵时间,我以为应约期在隔年春。明年我等无论如何都应该休养生息一番。此次北伐,兴师动众,不仅府库为之空虚,更使得民间饱受其苦,民户积储都已空虚。”</p>

“军队必须积谷练兵,使其愈发精锐。北方亦须修缮道路,以省民夫徭役之力。”</p>

积谷练兵,这是诸侯扫平天下最常用的国策。</p>

而恐怕大多数人对这个战略根本没有认知。</p>

所以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孙策、曹操、袁绍扫清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后,第一件事情都是整顿军队,裁军减员,规模都没有几十万计。</p>

那是因为兵在精不在多啊。精兵化是任何诸侯军事发展的必然。</p>

孙策就算在后方有十万屯卒,那也没有任何意义,这种屯卒不可能运到前线去,因为完全在消耗粮草,增加后勤压力。</p>

淮南一战,仅是为了维持四万军队的跨越千里作战,就前后动用军兵、吏民十余万人。</p>

要是供应十几万大军北伐,那要供给军队的民夫怕要有二十余万人。</p>

江东除了五万军队,两个州还有三万余官吏,四万余匠人,这些都是不从事农耕的,如果再拉出来十几二十万徭役,可以说一场北伐就是整个江东家家户户都被抽丁参战了。</p>

毕竟江东总共户籍也不过数十万计,尤未到百万。</p>

所以为了稳定统治,也为了能够在军事上有所建功,自古贤才提出的战略都是积谷练兵,而不是积谷扩军。</p>

凡古之良将,莫不以能练精兵为将才。</p>

诸葛亮能成为武庙十哲也正是因为他显著的练兵之才。士卒精练既能增强战力,又能减少后勤补给压力。</p>

而修养生息一年也能让袁绍的军队愈发精炼,减少与曹军的差距。</p>

对此孙策是认可的,说道:“自乱世以来,孤入江东,无年不征,无岁不战,百姓疲苦,府库虚乏。淮南之战,本就情非得已。长史谋画,乃是持重之言。那便外结英雄,内修道路,修养一年,与袁绍约期建安六年夏,共击曹军!”</p>

北方的道路,孙策也是早就想修了。统一政权,修路铺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修建驰道,乃是军国之重。</p>

曹操显然不能猝除,战事一旦迁延到冬天,北伐倚重的漕运受影响,就会因为动员大量民夫而消耗靡重。</p>

所以最佳之法,还是修建几条宽敞平坦的驰道,方便冬季徭役用车马运送补给。</p>

江东现在俘获和积蓄的车马总计也是有上万乘的,甚至如果牧监全力以赴,组建两万辆锱车亦并非不可。</p>

有锱车做补给,将尽可能的减少百姓民力。一万辆锱车输粮二十五万石,只需要征募三万徭役即可。</p>

甚至很多情况下,军队骡马够多,不需要再额外动员民夫,比如段颎出兵,就只是军队一万人,自己携带了三千辆大车,跨越两千多里,深入东羌腹地,一战大破敌军,虏数万人而归。</p>

与袁绍相约在建安六年出兵,也就是本应该发生的官渡之战延后了两年。从官渡之战变成了仓亭之战。</p>

想到仓亭之战,孙策就更加心情放松了。如果袁绍能够稳住心态,曹操可谓是必败无疑。</p>

在当前的形势下,就算是他主动进攻袁绍,打得袁绍大败,亦无非是一场仓亭之战的结局。</p>

只要袁绍不吐血而死,那曹操就算是百战百胜也不足以扭乾坤,但只要他一败,那就全族无葬身之地了。</p>

历史上官渡之战很出名,但对局势的影响恐怕还不如长平之战显著。</p>

长平之战后,赵国虽有大量的军队被坑杀,但赵国依旧存续了四十多年,而且还在信陵君魏无忌的联合下,与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是时威振天下。</p>

官渡之战后,虽然袁绍有八万精兵被曹操所坑杀。但此时双方攻守形势还是没有多少改变,曹军依旧龟缩在河南。袁绍亦固守在河北。</p>

于是仓亭之战爆发,曹军越过黄河,进攻仓亭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