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阳澄湖织造(今天万更)(2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3023 字 5个月前

孙策眉头一挑:“正要与你商谈此事,我麾下大臣都对你安置之法交口称赞,你也跟我说说是怎么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工坊,安置了如此多织女。”</p>

周澄笑着说道:“可以,我们边吃边谈,我请孙郎尝尝此处美食。”</p>

“美食?这里荒郊野外,莫非有什么山珍?”孙策眼神一亮,对美食他也是很感兴趣的。</p>

周澄嘴角含笑,微微摇头,开心的说道:“这孙郎就猜错了,不是山珍而是海味。小锦儿,快把你今天的收获拿出来做给孙郎尝尝。”</p>

“来了,来了。”随即一道欢快的声音传来,赵锦光着小脚丫,撸起袖子,一双雪白藕臂提着一个筒状竹篮跑了过来。</p>

她像献宝似的举在孙策面前,炫耀道:“就是这个,将军。我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抓到的,不用加任何佐料,蒸熟了就很好吃。”</p>

这个时代没有铁锅,不存在炒菜,所以食物烹饪主要是以蒸、煮、焖为主。</p>

这种做法,大部分食物的口感都不可能好吃了,但唯独眼前这个东西不一样!</p>

这个东西还真是蒸熟了就是美味。</p>

赵锦竹筐里提了一筐的螃蟹!</p>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这个不太好说。但至少在春秋时代,蟹就是中原士大夫们常提及的美食了。</p>

赵锦这个小厨娘对美食有各种研究,到了这大荡旁边自然是会下水捞一批特产。</p>

等她把蒸好之后橙黄色的螃蟹摆在食盘上送到孙策和周澄面前,孙策忽然就有所明悟,这不就是后世实际上产量只有九千吨,却卖出八十万吨的阳澄湖大闸蟹吗?</p>

这片大荡就是阳澄湖啊!</p>

只是如今这里湖泊、沼泽相连,到处是淤泥芦苇和水草,还没来得及开发,没有后世风景秀丽的风光。</p>

周澄将一个瓷盏推到了孙策面前,笑着说道:“小锦儿为你调的料汁,有生姜、醋和黄酒,可以去腥气,非常适合跟蟹膏一同食用。”</p>

孙策用匕首切开了蟹身,蘸了蘸料汁,将蟹肉送进嘴中只感觉满口留香,简直是人间极致的享受。</p>

“还是需要扫平战乱安定下来啊。如此享受,是我等此前流离失所时完全不敢想象的。”</p>

周澄托着腮,在一旁温柔的看着她,闻言笑着说道:“孙郎已经占据吴郡,将来更是扬州可一,必能平定乱世,让天下人都不再受战乱之苦,可以安居乐业。”</p>

孙策笑着说道:“那还需要你这个贤内助为我提供助力。比如这个布帛,就是府库中的重中之重。你的织造署怎么安置的,居然这么快便开始生产。今日长史汇报,府库中除了十万石粮食,便属两万三千多匹布帛最引人注目。”</p>

周澄颇为感触,说道:“我担任织造都尉,负责安置女眷,才知晓原来统领万余部众压力如此之大。将这些女眷迁移到此处之时,粮食一时转运不急,许多女子一连数餐都粒米未进。也正是如此紧迫,小锦儿才发现了湖中螃蟹,稍稍缓解了一下当时困窘。”</p>

“可即便后来运来粮食,亦供给紧张,随时可能因为路途泥泞而掐断供给。所以我不得不将这些女眷分散在周围各里安置。”</p>

各里也就是附近的几个村,邻里邻居说的就是这种。</p>

孙策吃着蟹膏,从容问道:“这几个里才能安置下多少人?有什么值得一提?”</p>

周澄笑着说道:“起初我亦是如此以为,只当是暂时应急之法。但直到后来才发现,这应急之举,居然成了关键之法。”</p>

“附近各里都有养蚕缫丝之风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生产器具,有蚕茧生丝。听闻织造署欲设在此处,上千户百姓主动前来相助搭建木棚,提供茅宅,作为女工安置之所。为的便是此后能长久向织造署出售生产所需材料。”</p>

孙策点头,仿佛看到了诸夏热火朝天,激情生产的一幕。</p>

别总想着女工安置在村子里就会被凌辱,会被入室欺凌。</p>

一个正常秩序下的乡里,哪个正常人会做这种胆大妄为的事情。</p>

不然哪还有孟母三迁,哪个孤儿寡母敢搬迁到其他乡里生活?</p>

人跟禽兽的区别就是能够管控自己的欲望,遵守公序良俗。</p>

诸夏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整个民族是个道德导向的民族,作奸犯科的比例极低。能安稳生产,凭努力过上好日子,清白家庭轻易都不愿意去作恶。</p>

当然,作恶也一定会被刑名处理。在这里督巡各处的可是周澄!孙策的夫人。</p>

整个吴县,谁敢在她面前嚣张跋扈?各里的里正对她皆是毕恭毕敬。她身后的绣衣卫,可是孙策麾下最精锐的亲兵了,缉拿几个乡里的豪侠之辈,可以说如同用牛刀杀鸡,轻而易举。</p>

有附近几个里的百姓热忱的向织造署提供材料,此前孙策和周澄一直担忧的原材料问题顿时就缓解了。</p>

孙策问道:“如今工坊生产情况如何?”</p>

周澄答道:“这里只是织造署的一处工坊,为了减轻运粮压力,在夹塘乡还有一处工坊。夹塘乡地利在于距离城邑较近,能够收购更多生丝。两处日产布帛相差不大,合计每日能产出千余匹布。”</p>

千余匹布!</p>

这个规模不是太大,而是太小!</p>

上万专业女工居然才产这么几匹布帛。</p>

这跟孙策设想的差太多了。</p>

当初他以为一户豪强之家也能轻松年产数十万匹布帛,可是如今看来相差甚大。</p>

不过他好奇的问道:“以我刚才所见,数以千计的织女在缫丝纺织,怎么会才产布帛千余匹。”</p>

周澄笑着说道:“那是因为如今刚刚渡过立夏。立夏三朝开蚕党,也就是立夏这前后三天正是蚕农交易白茧之时。在立夏过后,妇人也会带着新丝到城中卖丝。这才使工坊原料充足,可以全力生产。之后布帛产量会日渐提升。”</p>

“这里的生丝都是附近蚕农送过来的?”孙策欣喜的问道?</p>

周澄摇了摇头:“我担任织造都尉正是四月,当时正是养蚕之时,列有数千席蚕箔,收获颇丰。然后又从各县收购生丝,堆满仓库,才开始生产。”</p>

四月,那个时间大军已经平定了吴郡北部。</p>

孙策惊喜的说道:“果然只要平息战乱,百姓就会立即恢复生产。已经有这么多户百姓开始养蚕,生机正在恢复。”</p>

“织造署只要能把吴县百姓手中这些生丝收拢,定然能创造出大量财富。我期待你为我带来大量布帛,以扩充府库。用这么多布帛,我完全可以用财富采购粮食,招纳人才,招徕流民,从而壮大势力。”</p>

孙策甚至觉得可以派遣商队带上几万匹布帛到荆州、徐州、淮南等地去交易回来大量的粮食、矿石甚至是战马。</p>

而说到贸易,周澄立即精神一振,对赵锦说道:“小锦儿,去把我们生产的锦拿过来,给将军看看。”</p>

赵锦立即跑去仓库,报来三匹华丽的锦绣摆放在了孙策面前。</p>

孙策惊喜不已:“如今织造署已经可以织锦了?”</p>

后面还有一章加更</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