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删改,或是源于刻版人的谬误,或是源于出资人的刻意,也或许源于母本的不完善。
同类典籍,历朝历代的内容,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类删改、谬误,无意之失还好说,弥补上算完,就怕遇上自视甚高的大聪明,自个儿私自篡改古籍,然后再刊印成册,这玩意儿就没法比对校正了。
万一遇上理论水平较高的大聪明,误导后人,可不是虚话、空话。
中医在理论上,本就驳杂而模糊,一些医术有成的医家,也自有一套理论。
这些理论,套在原有的古籍之上,不仅好用,甚至有的细处,比原本古籍上记载的更好用。
但这也只是一家之言,篡改古籍,自古而今,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篡来篡去,时间久了,古籍原本的样子就没了。
不成系统的你一言我一语,或许都是历代医家们一生所学的精炼,但汇集到经典古籍之中,弄不好就会崩塌原有的理论。
这也是历朝历代,都要刊印官版医书典籍的原因,对于后世的医家而言,古书典籍就是‘中’。
篡改太多,就是在模糊这个‘中’字,等到大多人都看不清了,典籍也就被篡改废了。
李胜利大肆搜集古籍医书的原因也在这里,这些古籍就是以后刊印中医典籍的参照。
医宗金鉴有乾隆内府版,内经、伤寒之类,也有历朝历代固定字数的刻版,这些经典,多半不会出岔子。
容易出岔子的,就是那些比较小众,或是没有官方刊印的医书典籍。
另册增减,无疑是对典籍最合理的补充,但这对医家的要求就高了。
拿着原书书直接删改很简单,另外成书补充典籍,对于绝大多数医家而言,面前就有关山阻隔了。
虽说可以预见的谬误种种,但历朝历代的医书典籍,医家自述,也是一座座宝库。
中医界许多失落的名方好药,都在里面藏着呢……
历经岁月更迭,中医虽说散失了许多东西,但古籍医书之中,也记载了许多东西。
虽说发掘的难度不小,但只要这些古籍还在,宝库就在,需要的无非是人力跟时间而已。
一把火烧掉,或是打成了纸浆,那就真是鸡飞蛋打了。
虽说对轧钢厂送的古籍不怎么感冒,也不想去发掘里面的宝藏,但李胜利依旧难掩心中的欣喜。
任谁白得小半车古籍,应该也是这幅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