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众县令排座(1 / 2)

圣上给了一根胡萝卜,要怎么吃到嘴里,却是件烦人的事。

朝廷考核官员政绩,主要考核境内教化、政事清明、境内人口、境内牲畜数量、诉讼刑名和赋税徭役这六方面。

辽州平叛之后,死了很多人,那些惹事的泼皮混混都被治了,境内风气肃然一清。所以,今年的诉讼刑名就很好。

而刘衡从去年忙活到今年,终于让粮食增产了,赋税上就没问题了。

其他人口增长、牲畜增长乃至教化发展,却都是跟钱挂钩的。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要想有钱,还是得靠商业。

辽州建立了两处商镇,贸易往来不少,但是辽州百姓却没得到多少实惠。

刘衡也是发愁,来交易的蛮夷外族,喜欢丝绸瓷器、茶叶珠宝,乃至粮食,这些东西,辽州也缺啊。

颜汐盯着自己出入账本看了半天,跟刘衡建议道,“二郎哥,要想让百姓得实惠,我们得让外族商队买辽州出产的东西。”

刘衡也知道这个道理,“辽州出产的,蛮夷肯定会买的就是食盐铁器……”这两样就在新野,但是,朝廷管制,不是说卖就能卖的。

“我们可以让每个县挖掘挖掘一下自己的特色啊。”颜汐觉得,这种地方建设,不就跟现代的省市发展规划一样,要有地方特色嘛,“你看就像新野县,因为有铁矿和盐场,会有商队运输,只要从商队身上刮点油,新野县内百姓就能自给自足了。其他地方的百姓,肯定也有赖以谋生的本领。”

刘衡点头,“若说了解本地的,还得数各个县令,我这就召集他们来府衙议事。”

颜汐连连点头,没道理压力都背在刘衡身上啊,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所有的县令们都应该出力嘛。

很快,知州大人下令,辽州十七个县的县令赶到应城,共议辽州发展大计。

这还是刘知州上任后,第一次召集齐了所有县令。

而这些知县们,一踏入应城城门,就发现刘知州和别的官差别太大了。

而最坑的是,除非你比其他人早到一天,晚上住在驿馆,能跟其他县令碰头说个话,不然你进了府衙大门,发现连叙旧的时间都没有。

每个县令亮出身份后,走进应城城门,马上就有等候的差役将您领到驿馆,然后,恭敬地地给您一张纸,“这位太爷,知州大人吩咐,明日会针对这些问题与您详谈,还望您提前准备。”

那张纸上,只有三个问题:一、贵县今年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二、贵县县内有何特产,百姓以何谋生;三、知县大人您送节礼时送什么?

前两个问题也就罢了,第三个问题让人怎么回?本县年年给人送银子,你管得着吗?

可惜,心里想得再牛气,谁敢真这么写纸上回复知州大人?不能写送银子,那就得送土产,问题就又回到了第二条,县里有什么土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