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国、春晓以及村委会的人,在这个时候围住了杨欣。
看到孙怡拿出话筒和摄像机,他们也很好奇,忍不住小声发问
“杨欣,那个人是不是县台的孙记者?”
得到了杨欣肯定的答复后,他们又惊讶的说“真的是她啊?她咋个来了呢?”
“说起来,都是多亏了农业局的帮忙。”
杨欣把孙怡过来采访他的原因,向许先国和春晓等人小声的讲了一遍,然后说
“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情,等到新闻播出,肯定能让不少人对咱们的耙耙柑感兴趣,对于打响知名度、扩大销量,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就邀请了孙记者他们来村子做客,顺便采访一下你们。”
春晓是最能跟上杨欣想法的人,她激动地说“你做得对,想要打开市场,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方面的资源。
当然,主要还是没得钱投进去搞宣传。
让县台做个采访,至少我们能在县城里面把知名度打响。
只要耙耙柑在县城火了,省城那边的销售商肯定能收到风声,自己就会找过来……咱们再严把质量关,保证耙耙柑的口感和味道,就不用为耙耙柑的销售发愁了!”
“采访我们做什么,我们有什么好采访的?”
许先国嘴上虽然这么说,却下意识的将手上的烟杆收了起来,生怕会被摄像师拍到。老村书还是很注重自身形象的。
“你们身上可以被采访的内容就太多了。
许叔你为了咱们村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为了大伙儿能够提高收入、过上好日子,做了多少的努力,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我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的。
至于春晓,一個大学生来到我们这个穷破的小山村,直接就扎根下来,为村里面的人做了那么多的帮扶,同样也是非常有报道价值。
还有其他人,扎根山村,帮扶村民,能够深挖的事情都不少嘞……”
杨欣看出了许先国等人的紧张。
想想也是,大伙儿都是普通人,突然要让他们接受采访甚至上电视,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安慰道“你们也不用紧张。除了采访你们,孙记者他们还会采访村里的人,尤其是栽种了耙耙柑的村民。
虽然采访啥子我不是很清楚,但估计是跟为什么要种耙耙柑,在栽种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关。
她问啥,你们就答啥,该咋说咋说。放松点,采访而已,没的那么吓人。”
听了杨欣的这一番话,许先国和春晓等人非但没有不紧张,反而还越发的紧张了。
还是那句话,接受采访上电视这种事情,他们也是头一遭,没有经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