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副业(2 / 2)

在同一个省里,低级别的国企根本就没资格兼并高级别的国企,而且还是兼并一个副厅级的企业,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如果换在不同的省份话还有操作的可能性。

“头儿,咱们电器厂要它做什么?”王建军想的则是另外一个问题,纺织厂和电器厂可是八杆子也打不着呀,不由得狐疑地问道。

“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组成部分,人们可以不买咱们厂的录音机,但是却不能缺少了它们,这可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咱们厂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肯定要咬上一口,将其作为咱们厂的副业来发展。”赵东升笑着向王建军解释着,他准备将电器厂打造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兼顾其他副业的综合性集团。

这是赵东升对电器厂未来十年的规划,他只对张海山提及过,还是第一次告诉吴雯和王建军、汪媛媛。

赵东升的十年规划太庞大了,黄州市肯定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因此他的目光就投到了河东省境内的其他地市,对其他地市的优势产业进行了了解,其中就由石门市纺织厂。

石门市纺织厂不仅地方够大,而且有很多娴熟的工人,如果将来调整一下产业结构,可以建成一个集纺织和制衣于一体的产业基地,进行多元化的经营管理。

更为关键的是,河东省位于平原,是棉花的重要产地之一,发展纺织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虽然石门纺织厂由于引进了新设备,现在看起来发展得不错,不过这只是暂时缓解了纺织厂所面临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八十年代末,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南方沿海省份的纺织业迅速崛起,内陆省份的纺织业将受到严重打压。

在赵东升看来,石门纺织厂要想在国内纺织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光买一批设备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体制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否则的话始终无法走出发展的困境。

据赵东升所知,石门纺织厂的领导层应该都是本地的领导,思想层面都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在加上落后的管理体制,根本就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趋势,也就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不出六年,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面临着破产改制的结局。

“头儿,这么大的厂子,他们市里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王建军被赵东升的规划震住了,他没有想到赵东升的目标竟然如此得宏大,于是开口提醒着赵东升,这块肥肉可不好吃进嘴里呀。

再怎么说纺织厂也是石门市的明星企业,是石门市的脸面,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市里也肯定不想轻易撒手的,即使撒手了也绝对会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来。

“车到山前必有路!”赵东升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向王建军说道,他心中早已经有了对策,届时将逼得石门市市政府乖乖就范。

吴雯和王建军、汪媛媛不由得对视了一眼,感觉到赵东升好像已经胜券在握。

石门和黄州一样,都位于国内横贯南北的铁路主干线上,这使得两地的铁路运输非常发达。

虽然是晚上八点半的火车,不过直到九点半列车才进站,像这种晚点的现象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普遍的,旅客们也不会向二三十年后那样抱怨,毕竟条件有限嘛,大家都能理解这个事情。

因为运力不足,再加上已经到了春运的时间,因此石门市火车站里黑压压聚满了旅客,每当有列车到站的时候,都会有潮水般的旅客通过检票台后拎着行李,蜂拥着向站台飞奔而去,希望能上车抢个好位子。

赵东升早已经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他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春运高峰挤火车,吴雯和王建军、汪媛媛则是大开眼界,三人都是第一次乘坐火车,从没有想到会遇见这么多的人。

赵东升对这种情况早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特意买了两个小马扎,这样上车以后就能坐了。

等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拿着大喇叭喊赵东升所乘坐车次列车的旅客们进站后,赵东升就护着身前的吴雯,跟着人潮往检票口走。

由于实在是太挤了,赵东升就没让王建军和汪媛媛送进站,两人将在石门市住一夜,第二天上午再回黄州。

王建军和汪媛媛于是站在人群后面,目送赵东升和吴雯进了检票口。

赵东升的手里拿着两个长方形的小硬纸板,上面印着车次和时间,这就是第一代火车票――硬板式火车票,直到九十年代后期火车站使用计算机售票后,才出现软纸式火车票。

过了检票口后,赵东升和吴雯向王建军、汪媛媛招了招手,快步走向了站台,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潜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