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这句话,洛振业转身就走,他不想再见到皇帝。</p>
这世上哪里有不为国家社稷陪葬的君王呢?</p>
<div class="contentadv"> 他以为自己是禅让的君王吗?</p>
洛振业对着皇帝的这一段狂喷,惊呆了殿中的臣子,殿中的侍卫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拦住了洛振业的去路,洛振业眉头一皱吼道:“你们要拦我吗?”</p>
他虽然不再年轻,但却依旧声音洪亮,何况汉国中谁人不识英侯,那些侍卫对视几眼后,缓缓推开,洛振业正要离开,皇帝终于从被喷的呆愣中回过神来。</p>
然后皇帝直接哭了。</p>
哭的还相当的凄惨,边哭边道:“老师,这世上谁不怕死?为什么一定要死,汉声帝尚且活着。”</p>
他说出这话时,殿中群臣中大多数人都眼光闪烁起来,能活着,还是不愿意死的,尤其是皇帝准备投降的话,那就更没必要了,但亦有一群人昂起头颅。</p>
洛振业转过身来直直望着皇帝,又扫过殿中群臣,对着皇帝平静道:“如果我大汉能胜这一场,万事万安。</p>
如果不能胜,只要陛下愿意死社稷,臣便愿意给陛下殉葬,让英侯爵位随着汉皇帝的消失而消失吧。”</p>
说罢洛振业彻底不再回头,离开了这里,只留下面面相觑的一众人,有一些人跟着洛振业离开,皇帝张了张嘴想要将洛振业留下来,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p>
死社稷哪里是说说那么简单呢?</p>
皇帝如果真的有那么强的意志,他就不可能走到这一步,他只想享乐,舞文弄墨,沉湎于声色犬马之间,人生在世上,不就是为了享受吗?</p>
洛振业走出大殿,望着湛蓝的青天,他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父亲,记忆已经很是模糊了,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草原,然后再也没有回来。</p>
他走在皇宫中,这里的建筑并不如何的巍峨,在几个国家中,可能是比较差的皇宫,所以皇帝一直想要修建更好的宫殿。</p>
先汉和后汉的所有皇帝都不曾临幸过这座城池,这里从不曾是大汉的任何一个中心。</p>
但他踏在这一块块青石板上,望着那些岁月划过的痕迹,脚步却只觉愈发的沉重,汉朝最后的一点痕迹,就要随着这座城池而落幕了吗?</p>
这里有三代皇帝的奋斗,有五代英侯在这里振作,这里终究也有一些光辉,就这样落幕,于心何忍呢?</p>
……</p>
关于英侯一系,在萧衍率领大军离开建业时,和洛显之开诚布公的谈过。</p>
若是其他的家族,分家这么久,早就没有什么关系,萧衍也不在意,但他知道洛氏不一样,这个家族对于亲情的重视,是远超常人想象的。</p>
萧衍曾经问洛显之,若是他率领大军攻破奉高,那该要怎么处理英侯。</p>
洛显之当时沉默了许久,而后才缓缓说道:“陛下,你不会在奉高见到一个活着的英侯,他身上背着的爵位,和汉这个名字绑定,汉国破,英侯亡,如此而已。”</p>
洛显之的语气中带着深深地压抑,萧衍几乎没有见过洛显之的这幅表情,他又问道:“那你为何还要主持对汉国的攻伐呢?你明明可以选择进攻蜀中的。”</p>
洛显之背负着手,思索了许久才说道:“臣只做正确的事,英侯的落寞是注定的,不过是迟一点,早一点而已。</p>
进攻汉国对梁国来说是正确的事情,消灭割据对天下来说是正确的事情,我们既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便可以秉持着内心旗帜向前。</p>
如果真的能先攻进奉高,那是一件好事,至少我就能够保住英侯一系。</p>
而不用担心他们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甚至遭遇不幸,一个不幸却会带来幸运,这便是祸兮福所倚的道理。</p>
陛下,您会保护英侯一系的安全吧。”</p>
萧衍朗声笑道:“当然会,那是你的族人,只要他们不对我大梁抱有敌意,朕为什么要对这么一个举世闻名的豪族去做专门的针对呢?”</p>
洛显之躬身道:“臣多谢陛下。”</p>
一次富有成果的谈话。</p>
唯一的问题是,萧衍能不能先攻进奉高城呢?</p>
进入奉高城后能不能维持住军队的军纪呢?</p>
这个时代除了神庙军和敢战士之外,没有任何一支军队的军纪是称得上好的,区别只在于烂和更烂。</p>
即便是萧衍能约束住,那,如果先进城的是燕国呢?</p>
燕国和梁国谁更强?</p>
这似乎不是个问题,因为谁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燕国,尤其是在进攻的速度方面,拥有大量骑兵的燕国,早就能够率领着大军在青州纵横驰骋。</p>
……</p>
洛振业并不是那种非要让全家都跟着他去寻死的人,况且英侯一系本就子嗣不盛,洛振业在晚年的时候才勉强有了一个儿子,结果还在前年夭折。</p>
之前生下的都是女儿,其中两个已经嫁人,还有一个没有嫁人,年纪也小,还没有及笄。</p>
已经嫁人的两个女儿,他不能随意干涉,小女儿却不同,他给洛显之写了一封信,请洛显之派人前往将他的小女儿接到姑苏去。</p>
至于英侯府中的家臣等,该解散的解散,不愿意离开的,就随着三个侯府小姐前往不同的去处。</p>
无论未来如何英侯府是要散掉了。</p>
当年煊赫门庭若市的英侯,两汉五姓七望第一家的英侯,最终竟然这样落幕,这世上最残酷的事情,大概就是新时代已经到来,明明能看到那新时代,甚至就在眼前,但不得不背负着旧时代的枷锁,那新时代不是能够追求的东西。</p>
放在如今遍及诸夏的战争中,一个豪门贵族的衰落,却又不算是什么了,在这场十万计兵力的战争中,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家族兴起,又有无数的家族没落。</p>
那些盘踞在地方的豪强大族,在兵锋之前,就如同是纸糊的一般,稍有不慎就是被推过去,尤其是城破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许多大人物死于非命,其中甚至有许多是名动州党的清流名士。</p>
……</p>
慕容恪统率的燕军和萧衍统率的梁军,将心气散掉的汉国吊起来打,这是大势如此,不是一个人所能够反抗,汉军的崩溃没有魏国那么夸张,但朝廷上的巨大裂痕,一定会影响国家的中下层。</p>
守城的将领,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守城,就不会有一定要守住的精神意志,一座城,一场战争,胜利是这批人,失败也是这批人士气旺盛的时候就能胜利,士气衰败迷茫的时候就会失败,如果没有这种意志,城破就是注定的事情。</p>
这就是汉国现在所遭遇的最大问题,那就是皇帝自己的抵抗心理都不强烈,这让其他各级的官吏将军都很是被动。</p>
这世上只有极少数的官员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效忠皇帝,而是效忠自己的思想,臣服于皇帝只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如果皇帝违逆了这些抱负,他们甚至会反对皇帝。</p>
其余的官吏,都是墙头草,会跟着朝廷的变化而变化,这些人都有灵活的道德底线。</p>
……</p>
远在关中的慕容垂收到慕容恪的信件后,读罢捏紧信件,而后将其点在烛火上,烧成灰烬,然后他的目光眺望着关中以及四周。</p>
表面上他有蜀中和河西四郡两个选择,但实际上他只有一个,那就是河西四郡。</p>
他刚刚统一关中,在这里的统治基础还相当的薄弱,现在的稳定完全是建立在军事胜利上的,这种统治是相当脆弱的,如果一个不慎,不说遭遇战争失败,即便是稍稍不顺,就有可能会造成崩盘。</p>
战无不胜的形象对现在的慕容垂来说,是维持整个关中的关键。</p>
所以他在挑选对手的时候,就不得不挑选那些更软柿子的一方。</p>
蜀中无论战力如何,但那个地方易守难攻,很可能会陷入长久的拉锯战中,在蜀中攻城,所要遭遇的实在是难以想象。</p>
尤其是统治蜀中的还是曹氏,作为覆灭了魏国的人,曹律一定会和慕容垂死战到底,这种情况下,想要快速的攻下蜀中,就是一个完全不可能的任务。</p>
既然如此,那慕容垂就不会选择蜀中作为对手。</p>
而且对慕容垂这种名将来说,攻城战实在是不划算,野战和攻城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争。</p>
古之名将大多数都是野战的超级高手,因为只有野战才能体现一个名将的智谋和勇武,而攻城战和守城战,一座城池和险关的加成实在是太大了。</p>
当初函谷关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就算是古之名将去进攻,随便一个二流将领就能让其在城下喋血。</p>
河西四郡就没有这个问题,那里一马平川,是骑兵纵横最适合的地点,而慕容垂麾下最强的就是燕国铁骑,而且河西四郡普遍没有坚城,甚至没有什么高山险阻。</p>
在那里打仗,拼的完全就是将帅的内功,而这方面慕容垂不畏惧任何人,他坚信自己是天下最强的将帅。</p>
昔年洛无疾从长安出发,奔袭千里进入河西走廊,现在慕容垂同样从长安出发,率领着万余骑兵,前往河西,而关中,他则留给王猛来治理,杨成则被他带着前往前线。</p>
从这个安排里面,就能够看出来,慕容垂还是有一些政治能力的,王猛唯一的依仗就是他慕容垂,所以在二人中,慕容垂更重用王猛。</p>
当然,王猛的确更优秀,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p>
……</p>
这世上同时有两场战争发生。</p>
慕容垂吞并凉州之战。</p>
燕梁灭汉之战。</p>
庞然大物愈发庞大,这就是分久必合的道理。</p>
————</p>
这世上总是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当汉末的时代彻底远去,当魏国和汉国先后死于并不光彩中时,我们都知道,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已经是雨打风吹去,我们用新的史书来命名这个时代,它被称之为南北朝,一个统一北方的政权,和一个统一南方的政权,告诉天下人,这是燕国和梁国的时代。——《诸夏·南北朝》</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