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欲取先予(下)(2 / 2)

父王听过‘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吧?孩儿想请父王向皇上表明无意皇位,一来是为孩儿换取兵权,二来让皇上放心,分些权力给你,三来结好李元妃。父王,王妃她……嘿,你可是皇族和朝臣中唯一不在乎出身的,和李师儿的关系本来就还可以,如今她刚生了个儿子忒邻,为其将来打算,会和我们合作的。忒邻,意思是海,百川归海,皇上还真是喜欢他啊。您就跟李师儿说,杨玉环在朝中扶持的杨国忠逼迫安禄山造反,导致‘安史之乱’,后来杨贵妃被唐玄宗绞死;在李勣说出‘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后,武则天在朝中结交的许敬宗马上来个‘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话不好听,但就是这么回事,最后武昭仪当上了皇后。李师儿读过书,她明白的。有这么一个临时盟友,宫里的消息会灵通很多。

第四嘛,嗯,郑庄公就是这么除掉胞弟共叔段的。

父王放心,只要我们抓紧兵权,就能重演玄武门之变。”

共叔段?赵王搜索记忆,想起来了,那是《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周平王时,郑庄公胞弟共叔段受太后姜氏偏爱,姜氏要求庄公把京城(那个城池名叫京,不是指郑国都城)封给共叔段,庄公很痛快地答应。共叔段愈发恃宠而骄,人称“京城大叔”。大臣们都看不下去,认为共叔段迟早要造反,屡屡向庄公进言。庄公却认为,共叔行为不检,但没有明显造反迹象,如果杀他,姜氏必阻拦,我自己将背上不孝不友的恶名,现在自己置之度外,任其妄为,他越肆无忌惮,早晚兴兵造反,那时再杀他,所有人都会认为罪不在我。郑庄公耐心等候时机,见国人对共叔段骄奢多有不满后,便假装出巡,给他谋反机会。共叔段果然上当,自立为王,结果中了埋伏。谋逆大罪,姜氏不敢为次子求情,共叔段最终背着叛逆罪名自杀身亡。

赵王不禁心惊:康儿读了这么多年书,都记了些什么呀,那么多忠臣义士的事迹,他知不知道?怎么尽注意这些权谋诡诈之术,完全不像惜弱,倒真是像父皇呢,父皇做皇孙时就很爱读《春秋左氏传》。看着面前的儿子,眼神依然清澈明亮,眼眸却是幽黑深邃,深不见底,里面,没有丝毫感情,包括漠然,他的声音清冷,透着难以描述的寒意,一瞬间,赵王似乎觉得并不认识他:孩子长大了,也许,自己从来也没有能完全地了解他。

赵王缓缓地道:“康儿,你究竟想干什么?”

我已经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了,那才是我的舞台,我在骑马驰骋……想象中,我眉飞色舞地道:“我要去参军,我要去东北路招讨司,我要去打仗,我要做千古名将……”

赵王急道:“不行,我不许你去,那太危险了。”

我轻笑道:“父王,孩儿激怒了皇上和文武百官,非躲出去避难不可了。只要父王不在场,孩儿要去泰州,父王觉得你派去保护我的属下敢阻拦吗?父王,打小起,孩儿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是不是这样?”

赵王惊道:“你昨天是故意的?”

我尴尬地道:“父王,我怎么会骗你呢?我从前没提过想去泰州是因为你实在是太关心我了,直到我七岁时,你才肯让我自己骑马,还是匹小小小小马,才一个月大,跟我一样高。战场上刀枪无眼,生死由命,你一定不会让我去的。既然现在我肯定不能留在你身边了,你不会真想让我在外流浪吧?我真的可能学坏的哦,还不如让我去军中历练呢。父王放心啦,孩儿是要当大金第一名将的,一定会小心保住自己的小命的,嗯,我多带侍卫就是了,不会有事的。父王,你一向对孩儿百依百顺,孩儿就这么一个心愿,父王你就成全孩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