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李儒设计算南郑,杨昂惊闻剑阁变(1 / 2)

北地枪王张绣 嬴放勋 1545 字 2022-09-04

第二百零九章李儒设计算南郑,杨昂惊闻剑阁变

见到张绣疑惑不解,李儒微微一笑,说道:“儒记得,主公之前曾经说过,张任此人生性沉稳慎密,若要在他面前行险计太难。既然张任生性如此,其军虽占南郑城,但其实并不稳,对于汉中最大世家的杨家之人会派人监视。”

张绣听完,点了点头道:“没错,就算换作是绣,亦会派人监视杨家,这些世家大族都以自己世家利益为重,只要家族能保,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实在危险至极,关键时候他们就可能会在后面捅刀子,故此不得不防。”

李儒听完,笑道:“主公所言有理,恐怕此理张任亦懂。而如今张鲁已经被擒,能翻身的机会甚微,那么汉中之主就只能在主公与刘璋之间产生。对杨家而言,谁是未来的汉中之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不会受损。而刘璋与主公当中,却是主公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张绣听得,奇道:“军师且详细道来。”

李儒笑道:“张鲁起兵攻西川,已经等若谋反,杨家派子弟杨昂领兵,杨松和杨任又是在张鲁手下为官,等同从犯。之前杨家将张鲁留在成都的家小悉数杀尽,就是曾经和刘焉关系甚好的张母亦遇害,杨家见此,必然会想到刘璋若是占了汉中可能奈何不了他们杨家,但打压肯定有的,对于他们杨家而言是不利。但换作主公,若是占了汉中,其家族首先没有开罪主公,况且上庸申家在主公领地之内地位利益亦无大变,因为主公占汉中必然对其更加有利,所以儒之前才会让主公手书一封与杨家,让其相助主公。”

张绣听完,点了点头道:“军师分析得有理,但以张任为人,此事必会被其得知,若其将计就计,将我军引入南郑城中埋伏之,只怕凶多吉少。”

李儒听完,笑道:“主公所言甚是,故此引诱杨家相助只是为儒之计作铺垫。盖因张任要将计就计必然要开城门让主公入城,到时主公只需让一将领百余精兵混入城内,再约好时间打开城门,助我军攻城,此才是儒破城之计也。”

张绣听得,击掌大笑道:“军师果然是妙计啊,张任虽然精通兵法,但如此计谋恐怕张任亦要中计。不过军师这么一施计,那杨家一家老小数十口不就都要命丧于张任之手?”

李儒轻哼一声,说道:“以杨家数十口换汉中郡,值了。况且这杨家之人留在汉中,除却给主公日后增添无数烦恼之外,亦无用处。杨家子弟杨昂、杨任文不成、武不就,要其领兵又自大,恐怕在主公麾下诸将之中只居末流,就算黄巾出身的周仓和裴元绍都比他们要强。这杨松,虽然小有智计,但生性贪财,若是不坏主公大事已经甚好。加上杨家盘踞于汉中多年,关系错综复杂,只怕对主公日后建设汉中形成掣肘,此次正好借张任之手将其悉数除去。”

张绣听完,不禁暗道:“这李儒果然是汉末著名的毒士,比之贾诩恐怕分毫不让。贾诩投到自己麾下之后,亦没有出过什么毒计,一是由于形势对自己有利,无需用到毒计;二是贾诩跟随自己日久,现在又作为自己的首席军师,总要顾及一下形象。但李儒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而且其跟随董卓之时就屡出毒计,此时没有改变他的用计风格,亦是常理。”

张绣如此想完,但亦不得不承认,李儒这一计,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来,效率都是最高的。从破城,到为日后建设汉中除去祸患都考虑周全,而且通过之前攻城亦知道,要攻破南郑城恐怕不容易,李儒这一计可以说是最简单快捷了。

不过张绣也不是迂腐之人,想罢之后就点头道:“军师此计大妙,只不知当如何行事?”

李儒笑了笑,暗道:“文和果然没有选错人,主公虽然爱民,但对敌人却并不是一味的迂腐仁慈,而且善于纳言,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想罢之后李儒对张绣说道:“主公且附耳过来。”

张绣听得,立即将耳朵凑到李儒的耳边。只听见李儒说道:“主公,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即可。”

张绣听得,喜道:“就按军师此计行事。”

这边张绣和李儒计较刚定下,不久就有一名衣甲破损,周身伤痕的士卒入来大帐来报道:“禀报大司马,剑阁急报。”

张绣听得,心中一惊,暗道:“莫不是剑阁守不住了?”刚想到这些愣了一愣,旁边的李儒却是不着痕迹地拉了拉张绣的衣袖。

张绣这时才回过神来,问道:“黄将军如何了?剑阁如何了?”

那名士卒听得,喘了口气,张绣见得其嘴唇干裂,立即吩咐道:“且拿一碗水进来。”

亲卫见得立即从外面取来凉水一碗,让那名士卒喝下,那名士卒只怕几天没有喝过水,见得亲卫将水端上来,亦不客气,将凉水一口饮尽,才说道:“禀报大司马,黄将军无事,剑阁亦未失。只是请大司马速发援兵,若是迟了只怕黄将军和众兄弟只能与剑阁共存亡了。”

张绣听得,急问道:“究竟何事,且细细道来?”

那名士卒听得,跪下磕头道:“请援兵之事其实黄将军并不知,乃是另外几名将军商议的,交托小人将此书信送到大司马手上。”说完之后从怀中取出一块灰黑色的布帛。

张绣接过布帛,当先心中一沉,军中专用传递书信的布帛都是上等的纯白色布帛,但如此看此布,应该只是从将士身上撕下来的,而且上面还有不少暗红色的小点,张绣从军多年,立即便认出那是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