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一别院中,董卓正和清瘦文士李儒在商谈些什么,而他身后挺立着一名筋肉大汉,正是张济口中所言,董卓新得的关西猛将华雄。
这时一名士卒走进来,说道:“大人,张校尉携侄来访。”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领他们进来。”
“诺。”
待得士卒退出去之后,李儒笑着对董卓说道:“恭喜岳父,又得猛将一名,并三万大军。”
董卓呵呵一笑,并没有回答。
很快,张济和张绣就来到厅前,见到董卓端坐正位,张济拱手行礼道:“张济见过主公,此就是末将侄儿张绣。”
董卓见得,微笑着挥了挥手,让张济退到一旁。这时就剩下张绣一人站立在厅前,只见张绣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张绣见过主公。”
此言一出,董卓立刻哈哈大笑,笑罢才说道:“得伯渊来投,吾胜得千军万马。”
张绣拱手道:“主公谬赞。”
董卓微笑着说道:“想不到去年还是一普通少年,今日已经是大汉传诵四方的少年英雄,更兼手握雄兵三万,羌人更视伯渊如鬼神。”
张绣回道:“若不是得主公书信,荐伯渊到金城为吏,恐伯渊亦无今日成就。”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好,伯渊手下将士自归伯渊统领,吾不过问。而大帐议事之时,伯渊只需随吾一同行事即可。”
张绣拱手一礼,说道:“谢主公。”
董卓微笑道:“伯渊且回去整军,另外吾将元江至伯渊麾下,让汝叔侄共事。”
那边张济听得,也出列与张绣齐声道:“谢主公。”
然后董卓命华雄将两人送出门口,自己则皱眉问李儒道:“文忧(李儒字),张绣来投,是否可靠,吾已按文忧昨日所言,他手下大军归其统领。”
李儒笑了笑,说道:“张绣是否真心来投,并不重要,只需其为岳父所用即可矣。”
董卓奇道:“其若非真心来投,如何为吾所用?”
李儒说道:“无他,唯势矣。”
董卓奇道:“势?”
李儒点头道:“自光武中兴以来,大汉都迁洛阳,关西之地除却长安,几近废弃。而关东兴旺,更兼则世家林立,其鄙我关西之人。自光武之后,东西之争日盛,张绣武威人也,又非豪族,自不可能投关东之人,且在关东立足;而蜀中世家自成一系,固守蜀地,张绣亦投之无门。如此张绣仍需留于关西,今关西最盛之大族莫过于岳父的董家,其余诸族皆以岳父马首是瞻。张绣纵有大能,亦不得不随时势,归顺岳父。随岳父,他有数利,若逆之而行,只会落得粉身碎骨之下场,如此不智之事,张绣定不会行。如此只需岳父及董家一日势大,张绣只会是岳父手中利剑,为岳父斩荆棘、平外寇,为岳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