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二次空战(2 / 2)

伊拉克风云 fratal 1440 字 2022-09-04

双方的战机拉开大编队,全副武装、咬牙切齿的相向飞行。当距离接近到20多公里时,开始相互发射导弹,一时间天空中弹道纵横,导弹的火光亮成一片。在e3预警机的支援下,美国空军战机发射了aim7“麻雀”中程空对空导弹,而苏联战机则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射了aa7“尖顶”空对空导弹。

此时的中距离空战主要集中在15到25公里之间的距离上,飞行员用肉眼已经可以发现远处的敌机,所以还谈不上超视距空战。但无论是中距离空战还是后来的超视距空战,导弹自身的性能和载机雷达的性能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国f15战斗机的雷达自然不必说,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军事装备,而战机搭载的麻雀空对空导弹也是性能不凡。

麻雀空对空导弹是世界上的第一种空对空导弹,它的历史可上溯到194年,刚拥有独立地位的美空军委托道格拉斯公司研制一种无线电制导的高速火箭(hvar,后正名为空空导弹),这种火箭主要用于攻击敌方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它的最初编号为kas1,到1947年9月编号改为aam2,并开始有“麻雀”代号,1948年美军实行新式编号制度后又改为aim7。但是直到1959年,第一种aim7“麻雀”a型空空导弹才装备美空军战斗机。

不过“麻雀”的起步比较坎坷,无论是在越南战争中,还是在其他的场合,它的表现非常糟糕,基本就是一枚无控大火箭,命中率很低。以至于它的大用户伊朗空军对它深恶痛绝,有一次,伊朗国王巴列维问本国空军参谋长aim7“麻雀”导弹表现如何。这位参谋长回答说:“陛下,我的飞行员宁可在空战中向敌人战斗机扔石头,也不愿意使用‘麻雀’导弹。”

面对这种情况,麻雀导弹的生产商雷神公司感到了压力,他们不断的使用各种新技术对导弹进行改进。虽然初期的麻雀型号性能一般,体积大、笨重、所需设备复杂,但在雷神公司的努力下,这种导弹的性能在逐步的提升着。

70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大量的新式电子技术出现,这也给麻雀导弹带来了福音。雷神公司终于在1977年推出性能全新的升级版“麻雀”即aim7f“麻雀”空空导弹,随后又在1980年推出了它的升级版――aim7m导弹。它们主要是换上脉冲多普勒兼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复合制导,飞行马赫数提高到4。新导弹操纵灵活,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增加,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能对付多个目标。

新麻雀一出现便有惊艳表现,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贝卡谷地之战第一天中,以色列空军使用麻雀导弹击落了十多架苏制战机,麻雀导弹天下扬名。而现在,美国人和苏联人的空战中,自然不能少了这位历经坎坷,但终于进化成不死凤凰的小麻雀了。

如果说1982年月的贝卡之战是以色列和叙利亚这两个学生之间的战斗,而战斗的结果是以色列痛揍了叙利亚一顿,那么1985年5月的这次空战就是两个老师之间的决斗。这一次是双方都进入了最佳状态,面对面的激烈空战。美国人使用先进的预警机搭配一定数量的高性能战斗机进行空战,而苏联人则依靠地面引导和指挥,在地面支援下进行对抗。

可以说,这是一次完全两个风格,两种思想,两种体系的对抗!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反应当前及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空战开始于麻雀――因为苏联的aa7“尖顶”空对空导弹也有着大量的麻雀基因,它是在1971年苏联得到的美国麻雀导弹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其实开发的是k25,而aa7原形代号为k23,改进型k24,但它们也使用了大量研究麻雀导弹的成果。在试射对比中,k23/24的表现要好于k25,所以苏联人放弃了k25,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美国人后来能把“麻雀”导弹能改到那么强的程度)。

aim7m“麻雀”导弹和它的远方亲戚aa7“尖顶”空空导弹在空中划出了靓丽的火线,随后爆炸成了一个个火球。整个天空中不断闪现出刺眼的闪光,美苏第二次空战开始了。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