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琉球(2 / 2)

回明 无辜的虫子 2653 字 2022-09-04

但是既然准备开海禁,朝廷自然是不能容忍在自己身侧还有强大的水上武装存在的。要么归顺,要么灭亡,这已经是朱允炆的心理底限了,日本和朝鲜在被灭亡之列,对于张定边的琉球力量,他想和平的收回。但他明白,要和平的收回,那就要给予足够的诚意。

所以他从大局着眼,同样是恩威并用,首先亲自来杭州,向琉球发出内附的信号,同时对在杭州操练的水军进行检阅,以给予张定边一定的压力,因为张定边虽然这几年发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却少不了在朱允炆暗示下,朝廷给予的援助。琉球的人口基数太少了,就算加上张定边的旧部,对于开发琉球群岛也是十分困难,特别加上宝岛东番,也就是另一个时空的台湾,他们更是没有那个能力。

果然,朱允炆的杭州之行很快见出了成效。张定边回到了琉球,琉球派出了祈请使,但是对于今后的动作,却没有做出太多的说明,在等什么?朱允炆能给他们什么?

在此期间,朱允炆陆续接到京师中传来的奏折,以及内厂通过特种手段发来的消息,大明上下正在朝着一股好的势头上发展,朱允炆本来没有寄望太深的临时内阁发挥了很大作用,也可能是想证明文治的好处吧,基本上能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尽可能多的调动出官员们的潜力。

只是内厂的消息表明,朱允炆预想到的派系已经慢慢的出现了,用品级低的官员组成内阁,限制正一品的六部尚书行事,本来就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其中出现派系,三司六部处理日常事务。而需要报于内阁审批备案,内阁则需要请示皇帝进行御批,这本来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事情。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竟然会出现派系呢?

三司六部倒是没有自降身份去投靠内阁,但是平时的拉拢从内厂送来的情报中可以表示出来。比如方孝孺得子、解缙纳妾等等,竟然会全京师震动。虽然方孝孺本人十分明智的闭门谢客,但是也压制不住的恭贺送礼的脚步,一切的过程,在朱允炆的眼里都是那么熟悉,看来。在杭州不能长久的呆下去,他要尽早的回到京师,进行他未完成的行政体系组建。

定国军逐渐稳定,逐渐的由李景隆取代主帅的位置,定边军的组件正在进行,主帅还没有确定,而且,全国的军队、军制都要慢慢的改变。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敲定。偏偏这个时候,朱允炆却是不能放权,也不能不操这份心思,因为他还不算一个太平皇帝。

想到这里,朱允炆转头看了看在远处的侍卫,刘超马上明白怎么回事。快速跑来站定在他的身边等待吩咐。想了一下,道:“传胡靖、李贯觐见!”

胡靖、李贯乃是去年春闱录取的士子。分别以殿试第一名和第三名进入翰林院为编修,这次朱允炆御驾亲临杭州。并未带老臣子,而是给这些新晋的士子一个机会。过了一会,胡、李二人听命来到。

“拟旨,着吏部选派能吏往琼州,调琼州知府吴雪凡为福建布政使,调王省为浙江布政使,郑华为杭州知府。”

因为琉球本是张定边开始经营的,想和平让琉球划入大明版图,就要沿海地区的官员能够体会自己的意思,这几个人本来就很早就跟着朱允炆,应该可以放心使用。看到胡靖和李贯记下之后,又说:

“宣琉球祈请使,同意琉球内附,按藩王待遇,请琉球诸王杭州听封。张定边为靖海公,经管策划琉球内附事宜。”

说完,看看二人的反应,问道:“卿有何意见没有?”

胡靖和李贯吓了一跳,他们是新晋士子,在翰林院不过呆了一年,还没有参与政事,皇上如此问,不知道是何意思,忙躬身回奏道:“皇上圣明!”

朱允炆虽然问,但纯粹是下意识的问,并没有指望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什么意见,虽觉从眼下看,还不知道张定边到底想要什么,但是早日开海禁更为重要,何况他也急着回京师,在如今的大明,怎么封赏,封赏谁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有何不可?便说:

“既然这样,下去拟旨发往京师吏部备案吧!”

两人受命离开后,立即去拟旨,然后朱允炆又问杨淑妃回来没有。刘超去查探后给予了否定的回答,他既然做了决定,也不在乎小维此时的态度了,张定边一定要回到内陆,哪怕在杭州把天竺山划给他修行也可以,琉球的事情不适合张定边再插手了。

这后一段张定边的活动情况,作为皇帝的他是不清楚的。只是在焦虑中觉得如果是他在主持琉球,虽然不一定会有意外发生。但是朝堂之上的争议必大,而且下一步朱允炆的行动,想要有一个统一的朝堂,既然无法回避,只能这样做了。

于是,朱允炆综合琉球祈请使和王弼信使发来的消息,做出了决定,同时并未向宗人府报备,直接册封小维为顺妃,将其接入葛岭的行宫之中,然后才昭告天下。这一点比较直接,朝廷大臣还未来得及反对,皇帝就已经将生米做成了熟饭,这是在南京的朝臣们始料未及的。

小维出奇的表现出了沉静,任由着皇帝折腾,只是眼神中充满迷惘。

当朱允炆领着淑妃杨蝶、顺妃小维以及宫人、侍卫们,在李贯、胡靖、叶孝天等人的簇拥下登上龙船,准备经由水路返回南京时,从琉球发来张定边的奏折,以自己为出家人的身份推辞了这次靖海公的封号,并为陈理、明升请封。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叹息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如今时世不同了,靖海公不必多言。”用让前来的琉球祈请使将这句话告知其国师。

这一番话,虽是轻言细语,却字字千钧。从中咀嚼其中滋味,那就是随着小维的入宫,张定边可以封,但是陈理和明升是先皇迁出去的人,无功无劳的,怎么封?你忠于故主是一回事,可是现在是大明天下,你还为故主做想,难道是想为陈理等人讨得个祸事吗?

雾越来越浓。皇帝一行是在湿漉漉的灰色气流中登上船楼的。这时,天上水面,一片蒙蒙,远处,什么也看不见。近处,朦胧可见艨艟相接,樯桅林立。耳边,但闻浪涌澎湃,冷风猎猎。此景此情,不由得使他重重叹息了一声。

站在旁边的杨蝶问:“皇上叹什么?”

朱允炆看了看在眺望的小维,摇头不语,杨蝶随即明白过来,不禁也叹息了一声。

ps:其实虫子觉得这两章不好,一直想把靖难写个结尾,开始新的篇章,但是却是这样虎头蛇尾,下一卷《建文天下》将会重新开始一个情节,希望大家能够接受,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