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板不许下海”这个是朱元璋亲笔御批的。另外,大明律明确规定:“擅造三桅以上大船,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按照海贼同谋论处,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要是你将所造之船卖于国外的话,就按照叛国出卖军情之罪处斩。连日来,朱允炆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他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学问,同时,也在努力回想对照着记忆默写一些穿越前的东西,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真的怕把有些知识忘记,所以还是先记下来比较好些。
天下水军汇集太湖,这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四大系水军,分别驻扎在全国大概三十余处地方,没有几个月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全部赶到,就这样,每当朱允炆站在姑苏台上看着太湖中五颜六色的船帆遮天蔽日,也不由的感到一阵心寒。
这才想起来,他应该想办法将傅友德和冯胜调过来帮忙了。不出意外的话,今明两年之内,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就要对硕果仅存的两位元勋级的老将下手了,不趁机调过来帮自己练兵,到时间不知道会落个蓝玉的下场?还是常升的下场?
想起了蓝玉,不由的又想起那次去诏狱时的情景来。过了近一个月,而此刻的蓝玉应该也是四分五裂了吧。但是朱允炆的心里每当想起还是一个劲的发冷。
没有想到皇太孙会突然驾到,诏狱中的锦衣卫措手不及之下,迎接进去,蓝玉却是在“站重枷”。
这一刑法却很特别,戴枷之人必须站立,不准坐卧。蓝玉站的重枷大约有二三百斤的样子,当时蓝玉腰弯的如同一只虾似的。脸上和裸露在囚服外面的皮肤上布满了伤痕,新旧重叠,让人分不清那一道是蒙古人砍的,那一道又是锦衣卫添的。
看到皇太孙来了,疲惫的脸上竟然露出一种解脱的笑容。当朱允炆命令将其放下,并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蓝玉似乎知道了他的来意。
蓝玉是明智的,没有求饶、没有诉冤。当得知蓝家被留了血脉之后,他选择了尽快离开这个尘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
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死了,才不会牵连更多的人,既然皇太孙能来看他,以后也能帮助他平反昭雪,那么他死的也就安心了。
他们说了很多话,朱允炆在蓝玉哪里得到了很多东西,傅友德和冯胜就是其中两个很重要的人,还有一份名单,如果事情结束,这些人还在的话,就能成为朱允炆的一大助力。但是能幸存多少呢?谁也说不清。
“冯胜有个孙女……,”蓝玉在临走时突然说了一句。
看着朱允炆一脸的不解,继续说道:“娶她,要是皇上不准,你就要小心了。”
说完,蓝玉转身望着北面的墙壁,就再也不肯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