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谱谢尔城中,鼓号齐鸣旌旗飞卷,
经过了艰苦卓绝而漫长的战斗后,大批军中效命服役的归化人,集体成为唐人正籍军户的大型典礼,充满了喜气洋洋的味道,当然了经过历次战事磨练和挫折之后,他们能够活下来,或者没有跑散掉,本身就代表了一定资历的执着和运气。【文字首发138看书网】
而对他们来说只要跨过这一段身份转变的最后门槛,他们就能获得正规唐军兵将一样,在征服的土地所拥有一切特权和优待,以及相应政治经济特殊地位,
作为他们的后代,理论在大唐治下的体制内,也开辟了一条升迁的坦途,比如作为本国居民,在各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依靠钱财和资本来输军协军,以获得归化大唐的捷径。于是从军打战拿命去博一个身份,就自然而然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就好比后世d的血腥绿卡,只要国家足够强大到足以无视别国意愿,大把大把拿着人道、公义、民主之类大旗,到处随意干涉别国内政,自然有人争先恐后的来投奔卖命。
“这次倒是浩大恩典啊。。四千六百一十七人啊。。。”
“不算多了,这一路下来输军助军的归化人,又何止成千万,能够有命走到这一步的,不过是眼前这些,也就聚在起来好像很多而已。。”
“须得给当地人留下一线希望啊,让他们觉得只要世世代代为我们做牛做马,就能博得改变命运成为人人的机会。。有这么一根胡萝卜吊在眼前,他们才会像贪吃蠢笨的驴子一般,拼命的向前奔跑卖命啊”
重新装饰一新的行宫中,我却在面对一场迟到的思潮,或者说来自战后的反弹,一群年轻的将领聚集在我身边的场合,突然有人提出这个话题,然后顿时引起一片纷纷。
“有个别将士思乡心切。颇有归意?。。。这恐怕不是个别,而是好些人把”
我微微笑了起来,终于还是来了。
相对来自国中。对我充满某种崇拜情结的那些年轻将官不同,这些安西本地出身,本地讲武学堂培养,或是战地提拔起来将士。更多了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底气把。他们背后,未尝没有另外一些人的想法在驱动着,毕竟这只军队成分过于复杂,可不是我龙武军的一言堂。
“总府枢府瀛洲大人明鉴。。”
“打下了内沙布尔之地后,大食人的势力已经被我们逐到更西边偏远荒凉之地。就算想要再打回来也没那么。。相信你们之中的很多人想问我,下一步该往那里去了把”
“如果我说还要向西再向西,终点在那云和山的彼端。。你们会怎么想”
“他们只是无法理解大人的野望和远大抱负而已。。”
掌记贾充低声道
“不用刻意为我辩解什么。。”
我对着左右如是说道。
“扪心自问,我的地位还不够高么。。”
“或者说我的功劳还不够大么。。”
“开疆拓土,史的卫霍也没有我走的更远;平虏灭国,有谁更说比我更多;定难克乱,难有与我比肩的;治政兴邦,开往继来。也不过如此把”
“就算我再努力。天子能够给我的恩赏,也不会在大到那里去把。。”
“为什么我要放着优裕尊崇的爵禄权位不享,非要万里跋涉,冒着兵战凶危之险,亲赴扬威异域么。&&。”
“只是为了给那些追随我的人,一个退路和更多的选择而已。。”
停顿了片刻之后。我轻描淡写的给出这个答案。
“龙武军所出,虽然几经波折。如今已经一个颇为可观的新兴集团。。但是身处国内可以升和发展的空间,却是有限的。”
“当代天子圣明。固然可以内外驾驭自如。。但不代表继任的天子也能安然视之。”
“我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子孙,能够继续公心为国,一心开拓进取。。”
“与其任由发展变成尾大不掉的国中巨患,或是让我们的子孙和光同尘,最终成新的勋贵氏族那般仗着父辈荫蔽,而悠游无事祸害一方的废物,还不如将他们至于这域外四战之野。。”
“重新开拓,重新建设,用耕战之世,来磨砺和淘汰掉不合时宜的存在,保持他们的血性和斗志。。。”
“从外族手里争夺发展的空间和世代的前程,总比被局限在国中已经固化的体制内,按部就班的和那些官僚苟营争利,最终同化成其中一员的结果,好百倍不是。”
“用这些新征服的土地户口作为舞台和蓝图,规划和展现心中报复和理想,岂不快意美哉。
“因此,我想奏请朝廷分制安西南、北两道,以安诸新征定归化之州县,大行国中之制。。”
。。。。。。。。。。。。。。。。。
长安城,由于天气渐凉,天子议政朝会的场所,再次从相对阴凉湿润的大内太极宫武德殿,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北内大明宫紫寰殿,当然,随之移动的还有长安成立的政治中心。
随着登闻鼓一声声的敲响,宽阔的龙首道再次涌动着的青兰朱紫的袍服颜色,随着最后一道禁鞭的抽响,乏善可陈的每天例行奏事也开始了。
真正的军国大事,在只有宰相和枢密列席的内朝或者政事堂枢密院两班联席会议,就可以先通气做出决定,大朝主要是对已经确定大概基调的决定,进行例行的程序,或是一些较为琐碎,却需要拿出来讨论试水风向的日常事务,
今天,兵部尚兼枢密副使梁宰,再次乞骸骨被付准的日子,对于这位乾元初年开始,就做了兵部尚一作十二年的资深枢密来说,告老的规格也是比照同中门下三品的宰相,来优裕赐还的。这也意味着。有一位历经三朝的元辅,彻底退出政治舞台。
这么一位兼领兵部庶要的枢密副使出缺,按照乾元朝沿袭下来的惯例。也意味着要选用一位节镇都督之类的外藩重臣来接任之。但相对有力的候选人手,却又好几位,因此少不得在朝堂观议一下风向。
“大食国使臣叩阙,以国告称。梁开府赴边启畔,致两**民死伤无数,千里流离失所。。。”
一名中年的官员高举勿板,大声出列道,却是门下省左拾遗苏建。
由于现在并不是什么臣藩贡使朝拜的正旦大朝时间。他的话语顿时在朝班里引得一片交头接耳,不过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话题。
“大食国又有使臣来京师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