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雨粼粼(2 / 2)

幻之盛唐 猫疲 2999 字 2022-09-04

小丫头和我将奉命随驾,和那些王公大臣们一起,在第一个批次回长安,家里的其他女人和比较亲信的家人们为第二个批次,和那些大臣家眷一起随后出发,第三个批次,则全是要运到长安去的各种家什器物细软用度,由少年亲事们负责押运。

大家都在收拾行装,将所有的东西打包装车,房子住久了多少有感情,家里的猫猫狗狗,各种瓶瓶罐罐,锅碗盆瓢罗列的一大堆,恨不得将门窗柱墙都拆下来搬到长安去,若不是告诉小东西,她亲手栽的石榴树到了北方实在活不了,她还想整树连根栽回长安去。

这时候,却听到一个消息。

“田庄里有人闹事”

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因为我家要交的田赋虽然不会比别人少,但是托福于相对新颖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底下的庄户佃客相比其他地方过还可以,平时还有余力举办各种活动和节庆,就算是南诏人围城,也没有多少逃亡外乡的。

我现在也不缺这点土地上的经济收入,平时也是作为菜篮子工程之类的多样化副食品基地来要求的,算是放水养鱼式的深层剥削。

“要求更好的待遇。要有肉,有酒。还要不要女人”

我站在庄园的坞楼上,看着下面冷笑起来。

真正到了现场,见到大院里这些黑压压散发着恶臭,散落在满地狼藉中的人,以及到处是丢了一地被踩踏上无数脚印的饼和破碎的汤罐,我已经明白了,为什么一些恭敬低调的初晴,会和一些与世无争的阿蛮产生矛盾。

闹事的不是我我家的庄客佃户,而是那些新收进来的人。

“太让我失望了,。这就是你为之力争的人么,不值得啊”

我让人拣起一块被当作武器丢出来的干饼,仔细看了一下虽然是掺了豆皮的杂粮饼,但也能让人吃饱,并没有没有多少偷工减料的地方,也没有发霉变质。就这么毫不珍惜的丢在地上,任意践踏。

同来的阿蛮脸'色'青白,咬着嘴唇将小丫头挽得紧紧的,却没有说话,只是难过和不解的东西,抑郁于表。

阿蛮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让她经常下去巡视那些流民聚居点,因此有一些人专门聚集到可能经过的路旁,做出各种凄惨的'摸'样,求的可怜,请收留。看来纯粹是阿蛮容易泛滥的同情心,被人被利用了。

为了生存人固然能在绝境中做出难以想象的事来,但是有了基本的衣食保障,却很快不知足的要求更多,那就是人'性'品德的问题了或者干脆就是别有用心了。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百姓还是淳朴而甘于忍受困苦,只要能获得最低的维持,他们可以想牛马一样被劳役驱使。所以我能够一边利用廉价的劳力赚钱,一边获得他们的感激和尊敬

但是

看这些人的眼神,似乎已经习惯把别人的善意,当作理所当然欠他的事情,让我想起后世一种叫做“吃救济”的特殊人群,因为长期依赖'政府'养成的惰'性',所以利用社会主义不能饿死人和一个人的理想,宁愿世代沉溺于贫困中,也不愿意做出改变,生怕失去不用劳动也能获得衣食的待遇。

要知道。

我收的家人都是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一般只在自己的体系内招收,经过流民大营里的劳作,考评和表现都十分出'色'的才列为候选,对外也只招收未成年的孤儿,因为他们年纪小可塑行强,就算有一些因为环境和出身积累下来恶习,也能通过严酷的训练和洗脑,塑造成我需要的类型。

事实上,

这些年随着局势的好转,真正逃亡的流民也越来越少,基本上愿意用劳动换取饭吃的人都被编入了各种名目和开垦和建设组织。

剩下的人多是蹭白食混日子而被人赶出来的赖汉懒虫之流。

阿蛮这个口子一开,又没有太具体的要求,结果什么人都收进来了,还有更多的人风闻而来聚集在附近要求收留,虽然只是给口饭吃之类很低的要求,我家也不是安排不下这些人,但是对我门下其他好不容易通过努力和奋斗,才以专长投身门下的其他人来说,无疑是很不公平的。

说不好听,就是破坏了我订立下的用人规矩,因此,虽然无法阻止阿蛮的同情心泛滥而接收他们,但对他们的安排,却给初晴坚决顶住了。

但这的却是内定主母身份阿蛮,难得第一次主动要求做什么,因此其他人都不敢怠慢,或者是处于私心或者其他动机,故意鼓动纵容这种事情的发生,结果两个女人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甚至闹到不欢而散,结果就变成这样的局面,一直拖到现在,龙武军要回到北方了,他们才重新闹腾起来。

我摇了摇头,

一声令下,手持包布大棒和小藤盾的少年亲事团们,轰然扑进这些人群中,铺天盖地劈头盖脑的狠狠抽打驱散起来,然后一个个的拖出来。

象这种人我不会随便驱赶出去,然后给他们到处造谣败坏我的名声的,虽然我不在乎这点名声,一般情况下流民大营中拣出来的懒汉之流,多是丢到劳动改造营去体会一下在鞭子和饥饿的人'性'管理下,自食其力的可贵之处。

就算没有这些理由,我也不会用他们,毕竟谁知道这其中混了多少别的什么势力的人进来。

回来的路上。

“同样是一番好心,如果周全的计划和安排,很可能得到是于初衷相反的结果。你现在明白了么”

我对小东西说道,却看了眼还低着头看不清楚表情显然深受打击的阿蛮,将她揽过来眼圈红红的靠在身上。

“有你这个心是好。但行善也要量力而行,注意方法。起码要鼓励还人有好报的风尚,可知孔子与鲁国奴隶的典故”

“就是那个花钱赎国人而不求回报的子贡么,”

小丫头抬头应声道

“不错,这就是将道德高点变成道德底线的坏处。”

“这和今天的事情有关么。”

小丫头很配合的问道

“有,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条律令,如果有本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有关证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相同甚至更多的补助。这条法律颁布之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为,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弟子中的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成功商人,他在别的诸侯国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他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一一赎回,并且为了显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颇以此为荣。”

“谁知道,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严肃批评。因为孔子的观点是这样的:国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国人,并且愿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给实施这一行动的人给予报答和补偿,这个报答和补偿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而子贡的行为一下子给这种行为设定了一个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道德标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赎回了鲁国的奴隶,他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他去向国家要求补偿的时候,对应于子贡反而成了风格不够高尚的人;如果他不去向国家要求补偿,他将承受除了赎回奴隶所付出的精力之外的实实在在的金钱上的损失。”

“而大多数人并不像子贡这样富有,他们不愿意承担这种损失,甚至承担不起这种损失。于是,这大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国人成为奴隶的时候,所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做为。”

“错位的善行,可比不作为的恶行更糟糕啊。”

事实上,

朱程理学在后世毁誉皆有,最后演变成束缚人文精神的枷锁,就是错误的把应该努力追求的道德理想和目标,变成国家法律强制力规定的行为准则,于是为了国家给予的补助和名声,无数的女子自愿或不自愿的在大环境的迫使下,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