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2 / 2)

幻之盛唐 猫疲 2587 字 2022-09-04

看着洋溢于那些年轻面孔上的朝气和自信,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大学的岁月。

“这月有什么检获么”看了许久我开口道

“扶风平陵人窦叔向,广平人司空文明,河中人卢允言、江东人陈羽,柳子厚,可观效之”,话罢管事的人,呈过一叠名籍的拓本来,由杜佑收下。

“走把”我轻轻摇了摇头上车。

手中捏着几枚黑豆子一样的东西,散发出奇异的味道,

数天前,犹太佬约书亚走了,伴随他的,除了丝瓷茶纸绢糖传统特'色'物产,作为保护投资的措施,还有一小队我提供的私人武装护卫,都是长久往来与东西方商路的老手,足以保证他在穿越无尽沙海和荒原时,规避大部分的风险,当然名面的任务之外,他们也肩负有秘密监视,和探绘路线、建立联络点的任务。

所谓的一点税务问题,不过是某些地方官吏,看到一头送上门来的大肥羊,为了争夺各自主张的权益而发生的纠纷,在我的权势和名声的润滑下,还是稳稳当当到了长安。

这几十驮香'药',还是小小让我吃惊了一回。

几乎囊括了大部分北香的种类,除了'乳'香、没'药'、苏合香、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苏合香、丁香、广藿等传统'药'香熏香,还有一些来自地中海沿岸的'迷'迭香、百里香等食用香料,甚至另有几百廨被称为软黄金的胡椒,据说在地中海的某些地区,这东西甚至可以代替黄金流通。

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而是夹杂在货物中,一小袋这种苦豆的东西,来自东非海岸的物产,据说嚼上一点,可以给人勇气和精神,避免因为长期行走在沙漠中,产生极度疲倦和幻觉,所谓魔鬼的呢喃,一睡不起。虽然说的很神奇,我第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货真价实的生咖啡果实。

光于咖啡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僧侣发现说、牧羊人发现说,其中一种最早文字记载的是6世纪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饲养山羊的迦勒底人发现羊群不分昼夜一直都很兴奋,经过调查,原来这群羊总是到山丘中部去吃灌木上生长的红果实,后来被僧侣们作为通宵祷告的提神'药'物,而开始流传。

如果出现行游各大陆的犹太商人的行囊中,也不算什么希奇。

因为光照、水土、纬度等特殊的地理气候要求,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种植咖啡的,不过,刚好我的封地似乎在海南,那里可是号称中国最早引种咖啡的地方。

转到街角的时候,一些流动的商贩,稍稍阻却了道路。

却听车夫的位置上,换成老猫那熟悉的声音。

“回军上,那人找到了”

“恩”

放这么一个危险人物,游'荡'在城市中,还真不让人省心。

“在哪里”

同样简单的回答。

“女营”

我嘿然一声,果然是灯下黑啊,穷索全城杀拿了不少误中副车的存在,却一直找不到这位正主儿的踪迹,没想到躲在了女营里,那里有足够的食物和'药'材,作为养伤之用,还有大量伤员作为掩护,更关键的是,自从火烧神策事件后,女营更是成为长安里的一个禁忌,没人愿意冒因为招惹这些女人,而被驻军下黑手的风险。

“保持距离,继续监控把,只要不出女营,就不要理会他”

我想了想又开口道

“再把上次查获的那些女人,也送进去,看他有什么反应”

只要是人类,就会有弱点,同样会有自己在意的人把。

“是”

“家里。有什么来信么”我想了想再次开口道。

这个来信,是指内长史温哲那一路的,这人最喜欢刺探阴私,我在成都的家里好几位漂亮女人,实在不想成为别人的绯闻话题,以他的'性'格,未尝不是一条很好的看家狗。

“端午日,雍华殿入宫宴,赠食饵饼、撒子,赐金鱼袋。”

唐代端午之俗,在北方本来不怎么热闹,无非是个聚宴的由头,宫廷里还多一些相互赠物辟邪的仪式,杜甫曾做有“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的谢恩诗,还因为原本的五月初五的端五之说,与玄宗老皇帝生日八月初五同讳,经宰相宋憬奏请,而改为端午。

只有南方才有所谓的龙舟竞戏,又因为战'乱',加上农抢的时节,长安的端午节,实在乏善可陈,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到屈原那厮是怎么回事,除了每个士兵收到一个杂粮粽子外,基本没有什么节日的意识。

其中唯一的小'插'曲,就是小丫头养的小白狼,初次带进宫,就大发'淫'威,把杨太真养的儿(注一),给追咬的屁滚'尿'流,结果太上老爷子一点都不生气,反而以此应景,赦命群臣,做了好些个谕制诗。

郑元和那里也有消息说,他旧日的族人,打算重修族谱,将出身贱籍的李亚仙,也列入其中,这可是破天荒的的事情,他那一宗虽然不大,但也是以血统和门第着称于世的山东七大氏族的支脉子孙,终于承认了他和李亚仙既成事实。

甚至请出他父亲的同年,代为说得关节,他虽然与族人翻脸,但作为一个传统教育下的古人,希望自己能够光宗耀祖,显赫门楣的情节,却依旧还在。终究是以此位台阶和解,李亚仙的出身也被适当的修润,据说是经过杨太真的撮合,以失散多年的侄女,归在剑川另一家名门玄学大宗师李鼎砟的名下。

这是一种难得的姿态,也折'射'出那些郑族人在战'乱'大破败之后的无奈,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维持氏族家门的支撑点,比如以吏治卓才而着称一时的龙武军后勤大总管郑元和,据说他善行新政,治民有方,无论是平抑物价,度支理财,还是均平调准,查禁私钱,都做的卓有成效,而让成都府获得比太平年景更大的产出,已经传闻他将来一旦随太上还都,政事堂上,未必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不过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公私分明,连举荐来京师的几个郑族的子弟,他都要做足了必由的程序。

回到家里,门下早有一位自称来自成都的访客,拿的居然是老狗太监张承介绍的拜贴。

“老儿姓张,字果”

来人须发如雪,笑容可鞠的自我介绍道。

(注一,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国。中国有拂狗,自此始也。”这种聪慧的小狗属于尖嘴丝'毛'犬,盖位中国哈巴狗的祖先,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唐朝人又将这种叭儿狗称作“儿”或“子”)。

【文字首发138看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