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用这是我还没看这本书之前就一直在疑惑的一个问题。虽然也曾听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论断,也曾向往过“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更是看到过“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来不会吸取历史的教训。”的说法。
但我从小时候就一直有一个疑惑,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就是真实发生的呢有时眼见都未必是实,又如何能够保证古人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呢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是也不算错,比如说“消失的西夏”,就是因为当权者的主观偏见,就差点导致这么一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王朝消失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但是,我们能够就因为不能确定的真实性而否定了历史的全部意义么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虽然历史未必能够做到完全地反映当时的真实状况,但是我们能够循着前人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去还原当时的种种境况,以今寻古,以古观今,以史为鉴,这便历史存在的意义之一。
而对于我而言,读历史的意义则更有着具体的体验,在前段时间,我准备和朋友去逛逛温州的江心屿,去之前还特地翻了翻攻略之类的,才知道这江心屿还有不少的历史故事,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在南宋宋金大战时宋高宗赵构曾经逃难至此,之所以选择江心屿,为的便是江心屿四面环水,逃跑便利,一时间,我便又联想到了南宋之前的北宋,联想到了金辽西夏等国之间的征伐的场景,联想到了宋朝文化的繁荣与外交的孱弱,联想到了靖康之耻。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看这本书之前所想不到的,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再看到同样的山,同样的水之后,脑海里却能浮现出在此之前,这里的山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水又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样的人在这里留下了怎样的足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大概就是读了点历史之后带给我的改变吧,虽然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夸张,但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接下来回到这本傅乐成先生的《中国通史》这本书,全书5万字,前前后后看了小半年的样子,累计时长6小时0分钟,即便是有些地方不求甚解,但相较于以前是历史小白的我来说还是收获颇丰,而傅乐成先生作为极负盛名的史学家,本书还是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的。本书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92年清朝退出历史的舞台,分别从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的发展,各种制度的演进以及学术思想的渊流等方面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王朝兴替的历史画卷,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