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谜题的最终解(下)(2 / 2)

“唉,我的好大孙儿。”朱棣也是紧紧的抱住了朱瞻基。一老一小沉浸在相逢的喜悦中。

朱棣把手中的葫芦塞到了朱瞻基的手中,笑着说:“给,朕专门给你抓的,青头麻翅大元帅,可不好找呢。喜欢吗?”

“只要是皇爷爷送的,孙儿都喜欢!”朱瞻基拿着蛐蛐开心不已。并不是因为自己多喜欢蛐蛐,而是蛐蛐已经成了他和朱棣之间的共同兴趣,成了一种感情的纽带和桥梁。

见朱瞻基喜欢,朱棣又是把他抱起来亲了又亲,之后又是把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副舍不得撒手的样子。

“皇爷爷,我和姚少师早就猜到您要来啦!”朱瞻基把玩着手中的葫芦,得意的说道。

“哦?为什么?朕今日可是给荣国公说了不来鸡鸣寺的啊。”朱棣捋了捋胡须,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瞻基却是胸有成竹的说道:“皇爷爷那是怕宫中隔墙有耳,故意说与他人听的。如此大事,若是不谨慎些,便不是我圣明烛照的皇爷爷了。”

朱棣大喜,抚摸着朱瞻基的小脑袋赞赏的说道:“还是我大孙子聪明,不枉我大半夜来鸡鸣寺一趟。”

“皇爷爷,您今天来鸡鸣寺。我和二位师傅还有重要的信息要禀报给您呢。”朱瞻基收起了笑容,正色说道。

朱棣点点头:“我知道,姚少师的那封信为了就是这件事吧?你们也如此郑重,让朕亲自来一趟,想必此事一定十分重要。”

“正如皇爷爷所说,皇爷爷请看。”朱瞻基起身拿起了白天被打湿的那张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纸片,好奇的看了看,却发现上面空无一字,不由得好奇问道:“这不是上次那张白磷写的纸条吗?上面还有秘密?”

“是的,但是要处理一番才行。”朱瞻基说罢,从朱棣手上拿回纸条,依旧是将它放在水里,捞出后略控了控水,紧接着又是将细沙洒在其上,片刻后用毛笔扫去表面的浮沙。

那纸条上又同样的浮现出了写好的字样。

“这。。。这不是闽人的墨胶隐字法?”郑和讶异的说道。

“你知道这个法子?”朱棣疑惑的问道?

郑和连忙奏道:“启禀陛下,奴婢的祖上曾经在云南为官,因为要向海外运货,多来往于泉州一带,和闽人多有交往。他们的这个法子,传说为唐代古法,是以墨鱼墨混合鱼骨胶,在纸上书写,然后在阳光之下曝晒。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墨散胶干,从表面上看,是一点都看不出来的。但是只要这字纸一湿,鱼骨胶恢复了些许黏性,便可以以细尘覆盖其上,其字自现。待水干之后,胶性消失,再拍一拍,便又成了一张白纸,什么痕迹都不会有的。传说唐宋两代,还有科举考生利用此术作弊呢。”

“哦。。想不到,这一张小小的密信,竟用了如此手段。”朱棣感慨道。

“皇爷爷,您若是看了此上的内容,便知道他们为何如此谨慎了。”朱瞻基提醒道,说着便连忙将纸片折了以下,让“经”字处在了正确的位置上。他现在急切的想要让自己爷爷知道那些人的阴谋诡计。

朱棣仔细看着纸条上的内容,脸上表情越发凝重。待看完了最后一个字,方才抬起头来,长出一口气道:“看来,这上面的内容和锦衣卫所探听的情报结合起来,便对的上号了。瞻基啊,你可算是救皇爷爷于水火之中啊。”y

朱瞻基正色道:“孙儿唯愿皇爷爷圣躬金安,大明江山稳固,其余别无他求。”

朱棣欣慰的抚摸着朱瞻基的头顶,顿觉心中温暖。

但此时,身为帝王的他异常理智冷静,坚毅果决的吐出几个字来:“看来,是到了时间收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