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怎么,想勾引我?(1 / 2)

民国军火商人 佛徒 1785 字 2022-09-04

更新时间:2010-09-06

日上三竿的时候,杜海生听到隔壁房间的房门打开,随后传来下楼的脚步声。

看来赵薇儿和付红两人已经下楼去了,想想刚才自己的反应,不由觉得好笑,老子又没干什么亏心事,怎的就落得那么狼狈呢。

郁闷,不得不说让他很郁闷啊……

按理说赵薇儿也是上海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应该知礼仪,懂节数,可现实一次次的告诉杜海生,这丫头做事绝对不拘小节,男女无碍,童叟皆欺。

山东自古出响马,出豪杰,出巾帼,历史上多数抗霆暴君的起义大多始于齐鲁大地,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更是将豪杰大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唐赛儿,穆桂英,个个俱是受人敬仰,恐怕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这赵薇儿也要算上一方巾帼了。

正在这时,外边张妈来唤,吴天运已经回来,让他到大厅一见。

杜海生应了声,心中疑惑,上次因为工人武装纠察队的命运结局,他和吴天运这位大儒闹的有些不悦,观点不同,一个局内人,看不清局内的事情,一个局外人,重生回来,了解历史,把握天下,说韬光伟略也不为过,倘若一旦参军,定能起到改变历史,而这却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本就应顺应天意民意,自己凭借着重生回来所掌握了解的一切,横加进去,强行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不是不行,而是不耻罢了。

满是疑惑的杜海生下了楼,见赵薇儿和付红也坐在那里,吴天运手中拎着一份报纸,时不时的看上两眼,见他下楼,眉头紧皱,随即舒展,脸色更是阴晴不定,这一切杜海生都尽收眼底,倒是读不出这种表情的变化到底预示着什么。

“你且看看这篇文章,倒是和你的观点很相像。”

杜海生来到近前,吴天运强自压住心中的复杂感受,脸色平淡的将报纸递给了他。

接过报纸,杜海生打眼一扫,心中却是得意,这哪是和自己的观点很相像,分明就是自己所写的么?难道吴天运叫自己下来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

“哦……,观点是有点相像,倒是不知道这是何人所写?”

放下报纸,杜海生微微一笑,表现的跟他一点鸟关系都没有的架势,看了眼吴天运,随后问道。

“这文章不是你写的么?”

吴天运有些迷惑,今天一早听闻有人打劫送报的报童,要是抢钱之类的,在这个上海滩倒是稀松平常,却是因为*几张报纸,吴天运心头诧异,这还是头一遭听说有这样的荒诞事情发生,他倒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一份报纸,竟然让人疯狂到这等地步。

到了头弄明白,原来所有人都是冲着这篇文章而来的,看过之后,他第一个联想到的便是在赵家公寓的杜海生,观点如此相像,语言组织如此有条不紊,用词更是犀利,如刀锋一般直插人心,恐怕胡适,周作人,闻一多,李大钊也写不出这样精辟的文章出来。

也许在别人眼中,这篇文章出来很不合时宜,毕竟工人武装纠察队第三次*成功,大功告成,却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革命胜利的喜悦,让所有人陷入疯狂的争论当中,抛开当下的局势来讲,吴天运倒是很欣赏这篇文章,分析的头头是道,不得不让人信服。

见杜海生否认,一脸困惑的样子,吴天运也是感到一阵迷茫,他本以为是眼前这小子所撰写,却见他表情无辜,不由得疑惑,不是他,哪还能是谁,还能有谁,在这上海滩能写出这样一篇文章的,倒是不多,那些文学大家虽然语言犀利,倒是缺少这般的见识。

“这怎么会是我写的?再说我一直都在赵家公寓,根本没出过大门一步,更何况这《申报》的地址在什么地方我且不晓得,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嘛,莫非吴管家以为这篇文章是出自小子之手,我虽有这样的想法,却还没付诸行动,倒是被这人捷足先登了。”

既然不想被人知道,那只有装傻充愣下去,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又不是用自己的名字,随便你怎么问,老子就是死不认账,爱咋咋地。

他这一说,然后反问,最后可惜,一通话语下来,就连吴天运也被忽悠住了,一个劲的点头,:“我说呢,不是你,这上海滩还真有这等其他人,不简单,不简单啊,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发这篇文章,看来作者的胸襟很值得我等佩服。”

杜海生极力否认,吴天运也不再追问,而且他说的有板有眼,一副表情甚是无辜,就连他自己都深信不疑,更不要说外人了。

感叹一番,吴管家将报纸收起,很是爱惜的叠成方块,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扔进垃圾房,而是起身带进了自己的房间。

偌大的客厅只剩下赵薇儿付红和杜海生,两个如花似玉,美若天霜的大美女,一个英气俊朗,身份神秘的小帅哥。

三双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是不说话,每个人心中都有心事,倒是现场的气氛略显尴尬,这种沉默仿佛都不想也不忍去打破。

想起刚才发生的种种,当付红看到杜海生的眼睛正扫向自己的时候,小脸忍不住便是一阵通红,这种感觉很奇怪,却很美妙。

赵薇儿看到两人眉来眼去的样子,小脸煞白,仿若自己是引狼入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般,反正心中就是不乐意看到俩人在自己面前一副含情脉脉的样子,很嫉妒,也很无奈,毕竟是自己让杜海生去救的付红,论美貌和姿色,倒也是般配,可换过来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倒是杜海生,此时一脸的苦笑,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因为自己的一篇文章,才落得个“洛阳纸贵”的局面,更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造成的轰动不单单影响到了工人纠察队里的汪寿华,陈独秀,周(恩)来,甚至还有北伐军的薛岳,胡宗南,蒋中正等人。

局势也因为这篇文章的出现,略微的发生了变化,错开了原来的轨迹,历史也被悄悄的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