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崭露头角之日俄再战(2 / 2)

苏军的基本战略目的是,利用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最大限度地迟滞和消耗日军。等到日军打到乌达河和色楞格河的最后防线时,没有更多的力量发动总攻,届时苏军便有发动反击的极好机会,一举将日军赶回音果达河以东,收复赤塔以至于整个赤塔州。这是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上将,得到了大本营的通知,将有6个”华光-1”型火箭炮营,5个由中国造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组成的防空营,2个155重炮团,2个152加榴炮团,2个清一色由中国制造的59式坦克组成的装甲团,2个直-5型武装直升机大队,用于加强外贝加尔方面军的防御后,才作出的防御计划。在此之前,曾经向大本营提出增援的要求,结果遭到了拒绝,称在短时间内派不出一兵一卒,没想到这么快在态度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1943年7月25日,第二次贝加尔战役打响了,日军分三路向苏军展开猛烈的进攻。中路,也就是主攻方向,日军集中了半数的兵力,重点攻打彼得罗夫斯克,直指乌达河北岸的乌兰乌德。南路,派出两个师团的兵力,穿越贝加尔湖以南的丘陵山地,沿苏蒙边境向伊尔库斯克迂回攻击,同时保障中路主攻方向的侧翼。北路日军约一个师团和一个战车团,准备一路打到乌达河边,并准备强度乌达河,直取乌兰乌德以东的霍林斯克,对乌兰乌德东面构成包围。日军还派出为数不少的小部队,渗透到苏军战线的后方从事破坏,显然这一招是在同中国军队作战中学到的,只不过是花费了无数鬼子的生命代价交的学费。

日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大批的飞机也开始对苏军的目标狂轰滥炸,在坦克的掩护下的步兵采取多路突袭,向苏军的各个堡垒展开猛烈的进攻。

苏军的炮火也不示弱,在日军的攻击道路上也筑起一道弹幕,密集的炮火将突击的日军坦克和步兵覆盖。苏联空军的战斗机同日军的飞机,在空中展开激烈地争夺,不时地有双方被击落的飞机拖着浓烟坠下。

在大战展开的当天,苏日军队的指挥官们,在战场上都看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交战的双方从天上到地下,几乎所有的武器都是一样的,除了敌我识别的标志。整个战场成了中国武器的试验场,看得苏日两国军队的指挥官心里隐隐作痛,有一种被出卖的耻辱感。交战的双方都使出了全力,旗鼓相当的火力中,苏日两军杀得难解难分。双方重炮群对轰,成群的战机捉对厮杀,坦克搅在一起混战,步兵在密集的弹雨中血战。

当天,中路日军便攻陷了彼得罗夫斯克,北路日军也突破了苏军防线,南路日军进展不顺,在霍穆尔希比尔几次攻击未果陷入苦战。大批的日军以小队为单位,绕过苏军的堡垒防线,潜入了贝加尔湖以南的丘陵山区,以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为目标,从事偷袭和破坏活动,最终目标是伊尔库斯克。

在霍穆尔希比尔德废墟中,哈什卡少尉率领一个排的苏军,同日军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凭着机动灵活的战术,全排四十余名战士才仅仅阵亡2人,重伤1人,轻伤5人。苏军所用的武器不是波波莎冲锋枪,也不是苏军步兵最常用的莫辛.纳甘式步枪,而是中国抗日战争是最常用的武器”二十响”。

哈什卡少尉在苏德战争爆发时,是乌克兰某集体农庄社员,犹太族,共青团员,被西姆莱的德军俘获后准备枪杀时,被我汉光实业公司的移民官解救。哈什卡同一部分犹太青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送到华北军区进行集中整训,学习先进的战争理论和中国抗战经验,其中就有以城市为依托进行巷战,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科目。最经典的战例,就是原华北集团军第10师,创下的保卫石家庄的战例。在这次保卫战中,我军守城部队用的都是”二十响”,轻便灵活和弹药充足等优势,在巷战中让鬼子吃尽了苦头。根据中苏军方签订的援助条约,大批的俄籍犹太人随同武器装备一同来到苏联。由于苏军的战斗骨干损失较大,哈什卡也被授予少尉军衔,作为战斗骨干补充到苏军,并且充当巷战教官。所以,大批的”二十响”也随同卖给了苏联,再一次地给小倭国以重创。

哈什卡少尉叼着一支中国产的香烟,正在训斥一位苏军的上士班长:”怎么搞的!我跟你们讲过多少次了,打巷战时我们不是步兵,不是突击部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择手段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我们主要是以偷袭为主,不管是敌人的步兵、炮兵、装甲兵、辎重队,狠狠干一家伙就赶紧跑。你倒好,居然率领战士们反击,就你们那几个人,这几支短武器不是送死么!你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同时也愚蠢到家了!”

哈什卡少尉把全排分成三个组,并且分析了目前的战场形势。他告诉战士们,虽然倭国鬼子占领了外围阵地突入城内,但是苏军由于有了中国连人带装备一起援助的炮兵,尤其是”华光-1”型火箭炮的密集火力,使日军的后续部队增援十分困难,难以迅速扩大战果。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用短枪和手榴弹,尽可能多地杀死近距离的鬼子,用反坦克手雷炸毁鬼子的坦克。需要注意的是,鬼子的坦克有许多中国产的59式,正面攻击根本没有任何效果,用手雷炸它的后面薄弱之处。

苏军士兵在废墟中灵活同鬼子周旋,甚至在射击的时候连头都不露,手一伸”哗”地就是一梭子,紧接着就是几颗空爆手榴弹,然后便溜之大吉,不给鬼子的狙击手任何机会。随着苏军发动的反击,突入城内的日军又被苏军的坦克赶了出来,如此反复争夺多次,日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也未能将霍穆尔希比尔德攻克。一个月后,在日军炮火的猛烈而密集的轰击下,守卫霍穆尔希比尔德的苏军伤亡殆尽,日军才踏上这块被鲜血浸透的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