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离开讲武堂扬州司务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江南地区税务革新对杨溥来是一个新鲜事务,故而很多地方都要向李云天讨教。
江南作为大明最为繁华富庶之地,朝廷不希望看见其出现动荡,因此杨溥此次前来可谓肩负重担,使得江南地区的税务革新能平稳过渡。
当然了,杨溥在此次江南地区税务革新中担任李云天的助手,税务革新是李云天提出来的,又在交趾进行了系统完善的实施,故而大明没人比他更为合适来主导此事。
对李云天来杨溥的到来无疑帮他稳定住了阵脚,虽然他也是文官出身与文官集团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但严格来他属于朝堂上讲武堂一系,与两京十三省的文官集团并不是同一阵营。
杨溥则是文官集团的代表人物,虽然内阁与六部之间有着权益上的纠纷,但在遇到涉及文官集团根本利益的时候却会一致对外。
内阁和六部在江南地区都有不少的利益,所以杨溥的到来使得江南官场的官员们暗自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李云天不会在江南官场掀起血雨腥风。
“王振!”送走了杨溥,李云天回到房间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心中感到有些无奈,看来历史还是惊人的相似,王振与历史上一样凭借着正统帝的宠爱迅速崛起,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张氏太皇太后一旦去世,那么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势必爆发激烈的冲突。
虽然这样一来李云天能坐山观虎斗,进而趁机从中渔利,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有多高兴,实话他有些厌倦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宁愿率兵打仗给大明开疆拓土,也不愿意窝里斗。
张氏太皇太后演了那么一出要杀宋大山和王振的苦情戏,其良苦用心李云天心知肚明,希望内廷能成为正统帝抗衡外臣的助力。
起来有几分可笑,王振之所以能够飞扬跋扈,很大程度上是张氏太皇太后的纵容,否则宣德帝驾崩后内廷早就被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联手给灭了,要知道那些辅政大臣都对内廷的那些阉宦心存鄙夷,不希望受到内廷的制约。
在正统帝年幼无法亲政的情形下,内廷的宦官们唯有依靠张氏太皇太后才能自保,而张氏太皇太后为了制衡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不得不依赖宦官们,毕竟宦官是皇家的奴才,相当于皇家的财产,依附皇家才能生存,自然也受到皇家的信赖。
原本,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像宣德帝一样能从容驾驭那些宦官,使得宦官们不敢造次,一心为皇家服务。
可惜张氏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使得她看不见那一天的到来,正统帝虽然被她悉心培养但毕竟年纪尚轻,还无法驾驭那些资历深厚的朝臣,也掌控不了那些圆滑的宦官,为了使得那些宦官顺服唯有进行敲打和威慑。
让李云天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正统帝的身边并不仅仅只有王振,还有一个与他关系密切的宋大山,谁也不清楚两人之间有着秘密交情,李云天正是从宋大山那里得到宫里的动静。
值得一提的是,宋大山的家人在宣德初就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在李云天的安排下,宋大山一家获得了新的身份,不仅加入了九州商会,而且其家族子弟还进入了讲武堂,使得宋大山没了后顾之忧。
像宋大山这样的宦官,虽然有着足够的权力的名利,但由于没有子嗣只能把未来寄托在家人的身上,希望使得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家族兴旺发达。
如果按照亲疏关系,宋大山与正统帝的关系比王振更近一步,而且宋大山的官职始终压了王振一头。
当年宋大山和王振跟着宣德帝避开汉王的追杀进京登基后,宋大山成为了御马监左监丞,而王振只是御马监右监丞。
即便是现在两人升了官,宋大山的御马监左少监依旧要比王振的御马监右少监高上那么半级,两人中以宋大山为尊。
王振之所以飞扬跋扈,成为了内廷中风头最为强劲的人,是因为宋大山听从了李云天的安排并没有介入到朝廷的权势中,对司礼监敬而远之,其目标是掌控了宫中禁军的御马监。
虽然王振有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但是对宋大山还是非常客气,毕竟两人的靠山都是正统帝,而且正统帝对宋大山更为信任一些,再加上宋大山无心司礼监,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好,结成了牢固的同盟。
有宋大山暗中牵制王振,李云天对此感到放心,王振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到他的耳朵里,使得他能清楚王振下一步的动向。
“王爷,倘若张氏太皇太后病重咱们该如何应对?”跟在李云天身后的林馨听见了李云天的那声感慨,沉吟了一下后娇声问道。
从杨溥凝重的神色上林馨觉得张氏太皇太后的时日好像不多了,李云天应该布局安排张氏太皇太后死后的事宜。
很显然,失去了张氏太皇太后的威慑后,京城的各派势力必将进行一番混战,以重新划分朝堂上的格局。
“静观其变。”李云天早就考虑好了对策,闻言不动声色地回答,他并不想介入朝堂上的这次势力大洗牌。
实际上,内廷和文官集团在朝堂上争夺的地盘是两江十三省,而李云天的地盘是交趾、辽东和关西等偏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