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离开了国家博物馆就没怎么说过话的黄厚顺,此次面对赵玉的询问,却是回答得格外干脆,而且言辞充满了笃定。</p>
坐在黄厚顺身旁的杨建民,听到黄厚顺这般回答,他眉头微不可察地挑了挑,却是什么话都没说,好似默认了黄厚顺的判断。</p>
“黄老师,你怎么如此肯定?”</p>
“唐总在石碑里面找到的明代二十四玺,我们还没有看到,那明代二十四玺究竟是真是假,现在还尚未可知呢。”</p>
赵玉听到黄厚顺的回答,她面露些许讶色,忍不住向着黄厚顺追问道。</p>
“无论楼上的明代二十四玺究竟是真是假,滇省的那枚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玉玺,都必然是假的。”黄厚顺摇了摇头,随即再度开口说道:“想要鉴定玺印是真是假,除了要观察玺印的材质、雕工、刻痕、尺寸等等,更是要做到印文一丝不差才行。”</p>
“我手里面有明朝一些圣旨和文书的电子文本,有些圣旨上面就加盖了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的玺印字样,而滇省的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玉玺,在印文比对上面有差异,所以仅凭这点,我就敢判断滇省的南明永历敕命之宝玉玺是假的。”</p>
涉及到玺印鉴定,黄厚顺对于自己的专业判断,拥有着极强的自信,并且有理有据,给出的理由也足以让人心服口服。</p>
“黄老师,那按照您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楼上的明代二十四玺能通过印文比对,就能证明它们是真品呢?”</p>
赵玉听完黄厚顺所言,不禁眼前一亮,向着黄厚顺追问道。</p>
“印文比对,确实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材质、雕工、刻痕、尺寸也都很重要,鉴定是件非常严谨的事情,尤其是玉玺这类东西,更是要吹毛求疵,方方面面完全吻合,才能最终确定下来。”</p>
杨建民瞧了眼黄厚顺,笑着替对方回答道。</p>
就在众人闲聊之时,姗姗来迟的董文辉终于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