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宝船缓缓靠岸,王体乾早就在岸边等候了。
“什么事?”朱由校皱眉问道。
“陛下,”王体乾站在那里,低声道:“东华门有国子监学子闹事,二百余人叫嚣朝政,惹得百姓围观,御道被堵。”
朱由校脚步不停,直接越过王体乾,只留下一句冰冷至极的话:“你们东厂是吃干饭的?”
湖边只留下魏忠贤和王体乾,两人互看一眼,皆是幸灾乐祸:陛下要对东林党动手了!
天启二年,六月二十七号,天阴。
东华门外,国子监百余学子尽皆被东厂番子所殴,死伤逾众,其中领头者伍修文,包宗文尽皆被捕入诏狱,同一时间,京城国子监太学馆,广文馆,四书馆尽皆被封,无数学子直接被驱赶出京,一时间,舆论大哗。
杨涟入狱第二日,左光斗联合御史袁化中,吏科给事中魏大中,礼科左给事中周朝瑞,礼部郎中顾大章共五人上奏,要求彻查韩爌身死一案,同时王琦回京,禁足府中,应待三司会审。
一时间,整个大明朝,从北到南,舆情汹汹。
六月二十九号,朝议大会,左光斗率群臣逼宫,死谏之,帝为之怒,休朝而去。
六月三十号,天启罢朝,同时下狱上奏五人,东林六大中坚,尽皆入狱,南北皆称:东林六君子。
人皆言,东林与王琦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
————
南京城,殿前街,礼部尚书府衙。
刘一璟靠坐于堂前,其子刘轩立于前,正在为父亲诵读刚从预科国子监送来的新文章。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刘轩的声音朗朗,读的这篇欧阳文忠论,亦是感情充沛。
“你可知,为何欧阳文忠数次起复,能得圣眷?”刘一璟抬手,打断了儿子的诵读。
“可是忠之一字?”刘轩小心翼翼的回道。
“忠?”刘一璟重复一声,眸中尽是嘲弄。
“儿子愚钝,还请父亲赐教,”刘轩弓着身子,一脸的恭敬。
“四个字,天下人心!”刘一璟抬眼望着院中争奇斗艳的花簇:“南京城,淮河畔,尽是风流和红妆,远离了京城,可是为父依然能够嗅到,这天下,终究是需要吾这等老臣的!为何?就是天下人心,吾等掌握的乃是世间正理!”
“可是,”刘轩不解道:“那琅国公威名赫赫,难道”
“匹夫而已,能逞一时英豪,可得一世?”刘一璟呵呵一笑:“等着吧,不就得将来,他会摔得很惨很惨!”
话音刚刚落,院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与之而来的,还有管家的声音:“老爷,老爷!京城来信,京城来信!!”
下一瞬,刘一璟原本有些浑浊的目光骤然一闪,身子直接从摇椅上直立而起,从管家手中夺过信件,拆开低头看去。
“韩爌身死,杨涟下狱,国子监被封,东林六人,左光斗为首尽皆入诏狱,”刘一璟眸子骤缩,而后抬起头望着北面方向。
“父亲?”刘轩不明所以。
“准备一下,为父要上京了!”刘一璟深深呼出一口气,眸中战意盎然:“王琦,这一次,可是惹了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