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进军叶尔羌(求追订月票)(2 / 2)

他厉声问道:“熊总督,按照我华夏的军规,不经主帅批准,擅自领兵出击该当何罪?”

<div class="contentadv"> 熊廷弼知道李献忠这是要动真格的了,于是说道:“按律当斩。不过二皇子本次出击立下大功,按照军中惯例可以将功折罪!”

如果李世祖不是华夏的二皇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将领,他会很高兴的宣布功过相抵,甚至还会对其褒奖一番。

但他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今天他可以凭借着皇子的身份挑战军令。

那么明天他就有可能继续凭借着这个身份挑战他大哥的皇位。

今天他尝到了轻兵冒进的甜头,如果在以后的征战中,继续这样冒险出击,早晚会吃大亏的。

所以李献忠绝不会纵容他,这样反而是害了他。

李献忠说道:“命令是李世祖下的,羽林营的人皆是奉命行事,朕宽恕了你们的过失,允许你们将功折罪。”

“但是李世祖身为华夏的二皇子,藐视军规,无父无君,即便有功不能完全抵消其恶行。”

“原本按律当斩,念其本次颇有斩获,功过相抵责打40军棍,不得有误!”

一听要责打二皇子40军棍,熊廷弼立马慌了。

本次出征,皇后哈齐娅特地派人送了不少礼物要自己多多照拂二皇子。

他知道李献忠的脾气,陛下一向治军甚严,这40军棍绝对不可能是做做样子的。

他赶紧说道:“二皇子如今尚未成年,按照华夏军中的规矩,若是15周岁以下的士兵犯了过失,可以减轻处罚,还请陛下从轻发落!”

李献忠说道:“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不满十五周岁的确可以减轻处罚,但李世祖是华夏的二皇子,朕不能让人说自己徇私舞弊。”

这时李世祖身边的郑森赶紧跪下,说道:“启禀陛下,二皇子本次出击,全都是受到了末将的怂恿,末将甘愿替二皇子领受那40军棍!”

李献忠看了郑森一眼说道:“他是主将,你是副将,即便是受到了伱的怂恿,他依然要承担主要责任!”

“郑森违反军令,怂恿主将擅自出兵,按律同样应该领受40军棍;不过考虑到郑森未满15周岁,故而减半,责打20军棍即可!”

这下执行军法的士兵可就为难了,一个是华夏帝国的二皇子,一个是琉球伯郑芝龙的长公子。

更关键的是二人还是孩子,一个14岁,另一个只有12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若是叫自己打出一个好歹来,该如何交代?

为了防止属下棒下藏私,李献忠更是亲自监刑。

不过好在这些人也是老油条了,谁敢实打实的下死手打?若真要玩命打完这40军棍,就算二皇子侥幸不死,估计也得打残了。

随着一棍棍落下,李世祖的裤子很快渗出了大片的殷红。

这些人的手法,李献忠自然是清楚的,这叫“伤皮不伤骨”。

看着鲜血淋淋的,其实伤的并不重,不会落下啥病根的。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宝贝儿子,他怎么会不心疼?

当晚李献忠就亲自带着药箱给李世祖上药。

原本李世祖心里还是有些委屈的,虽说自己违反了军令,但毕竟也立下了大功。

父皇这么处罚自己,实在是不够公允。

但看到李献忠亲自来为自己敷药,他知道父皇还是心疼自己的,于是心里又变得喜滋滋的了。

李世祖说道:“父皇,孩儿这次违抗军令擅自出兵,虽然该罚,但孩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顺的骑兵出现在青海本身就很不正常,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如今叶尔羌汗王阿卜杜拉来投,李自成又正率领主力征讨蒙古准噶尔部,其国内一定空虚,正是我们出兵收复西域的千载良机啊!”

李献忠抚摸了一下李世祖的头说道:“父皇向来是赏罚分明的,这次若是平定了叶尔羌汗国,首功算你的!”

父子二人聊了许久,不过第二天李献忠便以二皇子心情暴躁需要禁心为由,让阿旺洛桑将其带回乌司藏修习佛法。

此时外喀尔喀蒙古三部的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也已经回到了漠北。

根据李献忠的要求,他们出兵直接援助准噶尔汗国,将李自成同哈萨克的联军拖住。

宋献策也经将大顺军在叶尔羌以及吐鲁番各地的布防图给送了过来。

看来李自成这几年的还真是发展了不小的势力,他带领三万人跑到西域,原本李献忠认为李自成能够保持住这个规模就不错了。

没想到在李岩同宋献策的帮助下,他居然在西域这块地方拥兵8万。

而且本次李自成也只是带了2万人马北上,其国中的主力并未参与远征!

如今自己屯兵哈密卫,李自成就算是再傻也不可能不防备自己偷袭。

所谓“主力尽出”,看来也只是这个阿卜杜拉想借自己手助他夺回汗位的说辞。

西域之战与其说打的是兵力,还不如说打的是后勤。

自己的5万兵马能够迅速在西宁卫集结,是因为他们都是骑兵。

但是征伐西域的物资补给如今尚在路上。

前几年华夏帝国的重心不是征伐南方就是对付倭国,的确是忽略了对西北地区的开发。

西北地区缺乏一条主干道,过了凤翔府其道路状况甚至还比不上漠南地区。

如果自己此时进一步攻入西域腹地,补给线先将会越拉越远。

所以华夏军也没有强攻重兵驻守的吐鲁番,只是利用骑兵的优势掐断了吐鲁番的补给。

这让吐鲁番的守将,李自成的皇侄李过有些看不懂了。

自古中原王朝征伐西域都讲究一个速战速决。

华夏军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同大顺打起了消耗战。

李过率领两万精兵驻守,粮食足够食用半年之久,一时半会他倒也不担心断粮。

正当大顺军对华夏的举动大为不解之时,留守都城的李岩却收到了急报。

华夏的一支偏师,从乌斯藏攻入了天山南路,大顺军猝不及防。

重镇于阗失守,如今华夏军正向都城沙莎车袭来。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