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袁崇焕叛逃告密,忽悠崇祯五年平辽(求追订,月票)(2 / 2)

接下来的几年里,袁崇焕也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他们先是修建了港口,又在港口附近修建了海参崴城,将其作为努尔干都司的治所。

然后他又以大明的名义册封了周围一些部落的首领,让他们向大明进贡,虽说只是几张鹿皮熊皮,不过也彰显了大明对黑龙江流域的统治!

几年来,他们沿着乌苏里江一路向北,在其同黑龙江的交汇处修建了庙街;然后继续向北在乌苏里江北面的出海口附近修建了伯力。

接下来又登陆了库页岛,在其南部修建了库页城。

最后由黑龙江一路西进,分别又修建了爱辉城,同雅克萨城,彻底控制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

虽然这些据点的选址同名字最后都是李献忠敲定的。

但是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完成修建这6个据点并驻军,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干完了这一切后袁崇焕想自己总能够得到李献忠的赏识了吧,结果只是得到了两句不痛不痒的赞许,自己连官职都没有提升。

后来袁崇焕又提出努尔干都司过于遥远寒冷,期望能够将那里的将士进行轮换。

结果李献忠将奴儿干都司所有的人都轮换了一遍,就是没有轮换袁崇焕。

他在这冰天雪地里一呆就是将近4年。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一次奴儿干都司的统兵千总在喝醉了之后,无意间说道“辽国公命令他们看住自己,不允许自己跑出努尔干都司的范围,更不允许自己返回大明。”

原来自己是被李献忠当做囚徒,流放在了这里。

自己不过是一个穿着三品官服的囚徒而已,而且还得为他李献忠卖命。

海参崴的唯一同外界的沟通就是三个月一次的补给船。

袁崇焕开始有意无意的和那些船上的水手聊天。

原来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朝鲜的仁川,日本的长崎同鹿儿岛,琉球的那霸港,还有台湾的基隆,台南。

然后他知道了东琉球公司,和那个叫郑芝龙的大海盗。

更可怕的是这个东琉球公司的真正幕后老板居然是李献忠,他通过郑芝龙这群海盗每年的收入居然超过了500万两。

如今的朝鲜王金自点其实是李献忠的傀儡,李献忠实际控制了黄海道同仁川港。

而大明的藩属琉球早就被李献忠给占领了,不仅如此他还占领了台湾岛。

原本他想不通李献忠为何要将自己囚禁在这里。

现在他终于有了答案,原来他李献忠是想造反。

自己这样的忠义之士,李献忠自然是不会用的,他只会用那些同他一样的反贼而已。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崇焕利用多年来积攒下来的黄金同珍珠买通了这个船长,然后又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一起来揭发李献忠的阴谋。

当时他并不知道,李献忠已经用郑芝龙的名义占据了登莱二府。

听闻这件事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不但向崇祯奏报了这一切,还将李献忠私藏前元玉玺“制浩之宝”的传言也绘声绘色的告诉了崇祯。

李献忠有不臣之心,崇祯早就知道。

李献忠想要谋反,恐怕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但这些崇祯都可以忍耐,毕竟李献忠还没有同朝廷撕破脸皮。

但是他利用郑芝龙的名头,直接占据登莱二府,崇祯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原本他以为李献忠仅凭辽东一隅之力,对抗朝廷简直是痴人说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一定会逐渐扭转对辽东的劣势。

可如果袁崇焕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李献忠的地盘根本就不止一个辽东。

他利用朝廷的禁海,彻底垄断了对朝鲜,日本的贸易。

辽东每年的收入的银子甚至超过了朝廷。

崇祯决定不再忍了,他必须要遏制李献忠的发展。

除了袁崇焕之外,只有首辅周延儒同兵部尚书冯铨以及王承恩三人知道这些事情。

不过二位辅臣都认为这些事情多是传言,未必属实,很可能有夸大之词。

李献忠善于经商众人皆知,很可能他只是同郑芝龙合作过买卖。

朝廷现在财力拮据,流寇刚刚平息,这个时候如果直接对辽东大规模用兵钱粮难以维持。

崇祯知道还有一个理由他们没有说,那就是朝廷打不过辽东。

原先的8万羽林营,经过连番大战已经折损了将近2万人。

孙承宗也同自己说过,想要同李献忠翻脸,朝廷至少要编练15万羽林营这样的新式军队。

就连王承恩都劝自己要慎重,不可轻启战端!

可是袁崇焕则不这么看,他认为朝廷虽然困难,但是如果打起来辽东更加困难。

辽东军虽然精锐,不过真正的精兵并不多,一旦这些人被消耗掉,后续辽东将很难补充可靠的兵员。

但是大明朝廷却不一样,陛下可以下令让全国各地的精锐参加对辽东的战争,这样一来李献忠只能疲于应付,辽东就无法再发展了。

但是朝廷却还能不断的编练新军。

他还向崇祯提出了一个“五年平辽”的战略构想。

根据袁崇焕的推断,第一年李献忠麾下的辽东精锐的确可能会占到上风,毕竟他们是征战多年的百战精锐。

但是只要朝廷不断投入兵力,第二第三年双方就会进入相持阶段,开始互有胜负。

到了第四第五年,辽东无论是银子、粮食、兵员都会支撑不住,届时朝廷便能够平定辽东了!

崇祯对于袁崇焕的这个“五年平辽”还是颇为欣赏的。

他看到了辽东的强大,但也没有一味的看衰朝廷,并指出了可以通过持久战,消耗辽东。

不过袁崇焕虽然当过兵备道,也指挥过人马开拓努尔干都司,但是毕竟没有带兵打过仗!

所以他还是想听听洪承畴的意见。

毕竟他刚刚指挥了朝廷大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滁州大捷”,更是对自己忠心耿耿。

尽管昨天周延儒他们已经同自己提前打了招呼。

但是当洪承畴听到李献忠的虚实后还是吓了一跳,他万万没想到辽东的实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地步了。

其实想要证实登莱的情况并不难,内阁没有指责袁崇焕胡说八道,看来很多东西应该是已经得到证实了。

不过袁崇焕这个“五年平辽”则是书生之见,从战略上说确实有一定道理。

可是打仗不是纸上谈兵。

如今山海关等关隘尽在辽东军的掌控之中,朝廷第一年如何抵挡辽东铁骑?

直接打响“京师保卫战”吗?

万一京师没有守住,陛下不幸被俘,大明就直接完蛋了,哪里还给你5年时间?

不过他也看出了陛下的心思,这仗是非打不可了。

难怪冯铨说“不是征辽东,就是征山东”。

他说道“微臣认为,如今辽东已经如此强大了,朝廷的确要加以限制!”

“不过臣以为既然辽国公没有直接出兵登莱,说明他还是有所顾忌的。”

“如今朝廷也没有准备好大举征讨辽东,所以还不宜直接同李献忠翻脸。”

“毕竟山海关掌控在李献忠手中,如果朝廷直接讨伐辽东,则要面临山东同辽东两方面的压力。京师将会面临敌人的两面夹击,而且漕运必然会被敌人截断。”

“所以微臣建议先集中兵马收复登莱,一方面朝廷避免了今后的两线作战,另外也可以就此试探下辽东军的虚实。”

崇祯听了洪承畴的话之后若有所思。

最后说道“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卿既然身为中原五省的剿匪总督,那么剿灭山东的匪患自然是责无旁贷。”

“中原各省的兵马以及羽林营任由爱卿调动!”

洪承畴知道这回自己是躲不过了,于是说道“微臣定然不辜负陛下的皇恩,为朝廷收复登莱!”

崇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袁崇焕从来辽东而来,对贼寇的情况很熟悉,其人也知晓兵事,朕就任命袁崇焕为监军,跟随洪卿一同征讨登莱!”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只想安静的做个美男子”、“20170119084733635”、“纵然那是我”、“連爭”、“胡匪-11”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