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深度报道(2 / 2)

吃完饭,众人离开,吴帆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整理今天的采访材料,在记录本上写下一个标题论国家改革方向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位米国留学专家的采访实录)。

文章先介绍了李伟豪的经历,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曾拒绝过米国企业年薪百万的邀请,毕业后返回国内准备创业。

然后文章以两人对话的方式进行描述,从国内市场的发展、创建企业的方向、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展开说明。

文章的最后是编者按李伟豪教授拥有渊博的知识,特别对国内市场有着巨大信心,他坚信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只要抓住机会,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也是他坚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动力。

在与李伟豪教授交谈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笔者感受到了他的创业激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笔者认为,国家正是拥有千千万万的如李教授这样的创业者,才能支撑起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作为一名记者,也由衷的向这些企业家致敬,因为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了动力。

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四千多字,第二天早上就放在了胡启迪副总编辑的面前。

胡启迪仔细的读了这篇文章,先是惊喜万分。

“对国家改革方向有着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全球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势,如此眼界,我都没有,佩服佩服!”

即便如胡启迪,也深感李教授的思想高深莫测,不是自己能够相比。

“看来这位李教授是真的有水平。”

胡启迪用笔在文章上划了几下做为重点,又修改了几处,然后看着编者按深思起来。

“吴帆,前面都没问题,那是李伟豪的话,咱们如实采访如实说即可,但你这编者按有些问题,有些过分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这可与现在的氛围有些相左呀!”

吴帆立刻说道“我觉得没问题,李教授说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就如星星之火无可逆转,而且他提出了一个抓大放小理念,说在十年后,市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创造数以亿计的就业机会,如此大作用,对企业家们的作用用任何修辞都不为过。”

胡启迪笑着摇了摇头道“那是李伟豪所说,能否实现?不好说吧,我还是那句话,这篇文章尽量采用李伟豪的话,反正他就是个个体户,说什么都无所谓,没人去找他,但咱们不能做出过多的评论,特别是主观臆断,你再思考思考,然后再给我看一遍。”

吴帆却摇了摇头道“老胡,咱们深市可是特区,特区就要胆子更大,如果连话都不敢说,那如何去做?所以我觉得这段话不能动,甚至要重点突出………你也考虑考虑?”

胡启迪眼睛一瞪。“你这个丫头真是倔,我也是害怕万一嘛!”

“老胡,没有万一,我坚信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会始终进行下去,其实咱们深市已经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如今的样子,纵观整个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例子吧。

所以你不要瞻前顾后,要用这篇文章给市场信心。”

“…………!”胡启迪思索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好,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明天的头版就刊登你的文章,整版头条全文发表!”

吴帆大笑道“这就对了,老胡,我看你应该当总编,当副总委屈你了!”

“别跟我扯没用的,你最近有工夫再和这位李教授接触一下,我觉得这个李教授不是一般人,他的背景也很神秘,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我总觉得不只是这个身份,你再挖一挖,最好把他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

吴帆叹了口气道“我也感觉他背后有更深的背景,不过他说最近要离开深市了。”

“离开深市?为什么?”

“他说要到北方创业。”

“去北方创业?开什么玩笑,创业最好的城市就是咱们深市,就他这思想,在北方根本行不通!”

“谁说不是呢?唉,有点可惜了!”

吴说到这里,吴帆有些失落。

“哼,那个李伟豪是不是很年轻?”胡启迪突然问了一嘴。

吴帆随口道“年轻的很,他说是二十一岁,我看他只有十岁,大男孩一个。”

胡启迪大笑道“我看你这个小妮子有点思春了,如果看着顺眼,就去追呀!”

“你………老胡,你胡说什么?不跟你聊了!”

吴帆红着脸转头离开。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