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名秘卫的陈述,王初珑大致清楚江南朝廷的暗流汹涌。</p>
抗景是朝堂大势,宁太后、薛南亭和许佐的态度都非常坚定,军事院这边又有萧望之坐镇,明面上自然不敢有人作乱。</p>
而陆沉早就敲打过江北三州刺史,更不必说如今定州刺史丁会将身家性命寄托在他身上,更不敢胡作非为。</p>
看起来局势一片大好,但是这不代表江南各方势力能做到万众一心。</p>
最初陆沉在太康城先声夺人,阵斩兀颜术并且一战剿灭三万景军,江南那些阴沟里的虫豸只敢老老实实地躲起来。</p>
然而随着景军主力南下,江北战局陷入僵持,且庆聿恭在西线取得突破,目前正在攻打西冷关,风向逐渐开始发生变化。</p>
没人敢公然质疑陆沉的帅才,问题在于景国这次摆出的阵势着实吓人,大有孤注一掷的决然之意,陆沉手中的兵马看似也不少,分散到各处防线却不太够。</p>
放眼望去,竟是处处敌优我劣的格局。</p>
一旦某处防线被破,极有可能牵连全局,导致一发不可收拾!</p>
譬如靖州西线之西冷关,若守军无法挡住庆聿恭,景军便会径直冲向平阳城。虽说两地相距数百里,但中间无险可守,如何能迟滞来去如风的景军骑兵?</p>
王初珑暗自忖度,或许这就是陆沉让洛九九立刻启程前往沙州的缘由。</p>
大体而言,现在局势对大齐来说不太安全,倘若庆聿恭能取得进一步的优势,齐军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p>
故此,江南难免生出风波。</p>
那些站在权力核心的大人物固然支持边军,可是他们无法控制住下面所有官员,即便几经清扫,江南门阀势力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未彻底根除。</p>
再加上陆沉这些年在江南杀得太狠,或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于是便有一帮人暗中串联,意欲对边军后勤下手。</p>
他们当然没办法直接影响大局,但是拖后腿这种本来就很简单,譬如仓储重地放把火,又如转运路上出点意外,亦或是在物资中以次充好,林林总总不胜枚举。</p>
哪怕后勤粮草及时送到边军手中,当将士们发现米面中混杂着石子、棉袄里塞着干草、刀枪砍几下就卷刃、饷银被克扣六七成,他们哪还有士气去迎战强悍如虎狼的景军?</p>
这是足以改变战局的无耻之举!</p>
王初珑心中怒极,但她极力克制下来,看向秘卫问道:“织经司没有反应?”</p>
秘卫恭敬地答道:“回王妃,谭、宁二位头领都说苏提举在织经司的日子不太好过,太后娘娘似乎不太信任苏提举,再者织经司的力量如今大多放在江北,为王爷探查敌军动向,对京城的监控力度不及以往。另外一个,织经司平时注重的对象都是高官,对于中下层官员和各家门阀的监视反倒不如我们这边。”</p>
他口中的两位头领便是谭正和宁不归。</p>
京城乱局平复后,陆沉将陆家秘卫做了一番调整,定下谭正、江晟、渠忠和宁不归四人并立的格局,其中江晟负责定州以及北面那一大摊子,谭正负责监控江南官场,宁不归负责盯梢各家门阀势力。</p>
渠忠手里的人则转为内卫,专司内部纠风,同时隐藏得更深,连谭正等其他头领都不清楚详情。</p>
这四人直接对王初珑负责,除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必额外向陆沉禀报,以此表明陆沉对王初珑的信任。</p>
“织经司的情况很正常,暂时不必惊扰那些人,以免苏提举的处境更尴尬。”</p>
王初珑对此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早在陆沉决定亮明苏云青这张牌的时候,她就知道苏云青在朝中很难再有作为。</p>
原因很简单,不论宁太后是真心信任陆沉还是暂时虚与委蛇,她都不会容忍苏云青继续执掌织经司,毕竟这支力量太特殊,从古至今哪个掌权者能坐视密探头子和军中权臣穿一条裤子?</p>
只不过如今景国大军压境,宁太后出于对陆沉的尊重,不会立刻解除苏云青的职务,暗中疏离、打压和削权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p>
秘卫连忙应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妃,此事是否要告知王爷?”</p>
然后他便看到王初珑清冷的眼神,心中一紧,请罪道:“属下妄言,请王妃恕罪。”</p>
“王爷军务繁忙,莫要让他因为这些腌臜的事情烦心。”</p>
王初珑微微垂下眼帘,继而道:“你先下去吧,等我思量一阵,再做定夺。”</p>
“是,属下告退。”</p>
秘卫行礼退下。</p>
这时站在旁边的锦书才气呼呼地说道:“王妃,那些人实在太可恨了,王爷和边军在前线厮杀,他们却要在后方算计,真该死!”</p>
“这世上从来不会缺少这种卑鄙小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