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到了刘均佐的心里去了。</p>
他点点头,说:“我原先之所以那样抠门,总是想方设法算计别人,就是因为感到自己的财富还太少,而且时时刻刻担心自己已经到手的财富得而复失,一去不返。为此,我牵肠挂肚,惊悸不安,时常半夜惊醒,难以入睡。”</p>
布袋和尚说:“这是因为你贪婪成性!老百姓常说‘知足常乐’,你因为不知足,心里总是苦的,人生毫无乐趣可言。”</p>
刘均佐看了看布袋和尚,说,“我之所以说要抛弃全部财产,跟随你去云游,就是因为被它们拖累怕了。我想出离修行,的确是有感而发,并不是心血来潮。”</p>
布袋和尚说;“你这是逃避,而不是真心向道。”</p>
刘均佐有些急眼:“布袋师父,我不是假装,我真的明白了,任是富有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就像您在梦中点化我的那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p>
布袋说:“你明白了就好。”</p>
刘均佐看向布袋和尚,又道,“因此,我要放下这些心灵之外的东西,跟随你学佛,去深山老林没有人烟的地方闭关打坐修行。”</p>
布袋和尚笑道:“学佛,不等于避开世间,更不等于打坐。”</p>
刘均佐不解:“我听那些学佛的人说,若想参禅,必须远离尘嚣,杜绝外缘,万事放下,一心静坐,如大死人一般,方可契入真如。”</p>
布袋和尚听后,真个是哭笑不得,说:“本来,参禅这件事,人人有份,个个能得,照你这样说来,除了一部分出家人,别人就无法参禅了。”</p>
刘均佐问:“为什么?”</p>
布袋和尚说:“如果都闭门打坐,人们吃什么?再说,普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几日不劳作,谋生糊口都成了问题,还如何参禅呢?总不能连嘴巴也封起来吧?所以,在家人学佛,不能生搬硬套寺院里的那一套。”</p>
刘均佐毕竟有些根基,追问道:“可是,像我这样的人,究竟如何用心做功夫,才能与禅相应?”</p>
布袋和尚道:“参禅这件事,没什么玄妙的。只要能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则虚而灵,寂而妙,即是禅的境界。比如你做生意,但凡遇到大小事务,专心致志,随时处理;再比如你肚子饿时,就一心一意吃饭,不要胡思乱想。也就是说,不管干什么,不能杂乱用心,都要一门心思,将手头的事情做好,该拿起来的时候要拿得起,过后要放下时放得下。久而久之,自然打成一片,事事无碍。这才是真正的做功夫。”</p>
刘均佐恍然大悟:“哦,原来佛家修行,就是这样简单!”</p>
布袋说道:“禅,就是人的本来面目,就是生活的真实。所以,修禅就是饥来吃饭,困顿则眠;热了脱衣,冷就烤火。一切自然而然,毫不做作。”</p>
听了这一番话,刘均佐真正明白了:禅,无用心处,专注于当下即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心灵纯正,认认真真做好手头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修行。</p>
可是,他还是有一丝忧虑,他说:“布袋师父,像我吧,是个商人,做生意赚钱,也是修行吗?”</p>
“是。”布袋和尚的口吻,坚定得就像是斩钉截铁。</p>
他说道:“学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出家修行,要随顺每一个人的因缘,充分发挥每一人的长处。当官的,做一个好官;为民的,安于本分。比如你刘均佐,天生就是一个商界奇才,你在物资流通、调剂余缺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这就是你最合适的位置。”</p>
随后,他又补充说:“当然,这其中的关键是,你怎样赚钱、赚什么样的钱、赚钱干什么。一个学佛的商人,心一定要正,从正当的途径,用正当的手段,赚取正当的利润。还有,赚钱之后,不能仅仅用于个人享受,要布施,供养三宝,救助贫苦危难的人们。这样,就是福慧双修,能更快地契入菩萨之道。”</p>
刘均佐很兴奋,说道:“同是做生意,贪心做崇,坑蒙诈骗,万劫不复;一念转换,慈悲喜舍,功德无量。”</p>
布袋和尚也笑了;“但愿你说道做到。我有一首偈子赠给你。</p>
说着,布袋和尚拿出一张纸,递给了刘均佐,上面写道:</p>
非圣非凡复若乎,</p>
不强分别圣情孤。</p>
无价心珠本园净,</p>
凡是异相妄空呼。</p>
人能弘道道分明,</p>
无量清高称道情。</p>
携锡若登故国路,</p>
莫愁诸处不闻声。</p>
刘均佐读了一遍,不太明白偈子的含义。</p>
当他抬头想向布袋和尚请教的时候,身边哪里还有人影!</p>
远方,好像从西山之中,传来了一缕若隐若现的吟诵之声:</p>
苦海出头应有路,</p>
灵山别后遥无期。</p>
他生莫忘今朝会,</p>
龙华树下重逢时。</p>
刘均佐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深深拜了下去……</p>
从此,刘均佐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但笃信佛教,而且乐善好施。</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