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一日,他背着布袋,在十字路口站立。</p>
一位僧人问他在这里干什么?他说等人。僧人就跟他斗禅机,说:“来了,来了!”</p>
布袋说:“你不是我要等的人。”</p>
僧人明白他指的是“真人”——自性,再次问:“怎样才是那个人?”</p>
他却装傻充愣,伸手说:“给我一文钱!”</p>
真人无形无相,如何能说?虽然不能说,却能表示——那伸手、开口的,岂不是“真人”的作用?</p>
有的时候,他腆着大肚子,禅杖头上挑着布袋,在大街小巷里吟唱着:</p>
我有一布袋,</p>
虚空无挂碍。</p>
展开遍十方,</p>
入时观自在。</p>
福州城里有一座安国禅院,其住持弘瑫禅师,就是雪峰的弟子。</p>
弘瑫禅师刚刚收留了一个十分伶俐的小弟子,名叫白鹿师贵。</p>
他每天见布袋和尚在街头吟唱,好奇地问道:“什么是布袋?”</p>
布袋和尚并不回答,而是闻言放下了布袋。</p>
这一放,洒脱,自在,大有禅意。</p>
“什么是布袋下面的事?”</p>
白鹿师父当然是在问什么是更深邃的禅要。</p>
布袋和尚一言不发,背起布袋就走——好潇洒,好利索,更蕴含着凛冽的禅机。</p>
白鹿师贵太年轻,虽然他从布袋和尚的放下、拿起布袋的举止中,感受到了难以言说的禅机,却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朦朦胧胧、缥缥缈缈,美则美矣,妙则妙矣,却看不太真切,无法领悟到其中的真谛。</p>
他向自己的师叔——著名的保福队长叙说了这个过程。</p>
保福从长说:“你等着,我倒要起看看这个大肚子布袋和尚究竟是哪一路神仙!”</p>
于是,保福从展禅师“得……得”跑到福州街头,专门来勘验布袋和尚。</p>
他问道:“什么是佛法大意?”</p>
布袋和尚依旧一言不发,放下了布袋。</p>
保福追问:“难道仅仅如此?更有向上的事吗?”</p>
布袋和尚拿起布袋,挑在禅杖上,扬长而去。</p>
保福从长对着他的背影施礼赞叹道:“好一个布袋和尚,放得下,拿得来,这才是真洒脱!”</p>
保福从展回去之后,白鹿师贵赶紧来询问二人法战的情况。</p>
福从展说:“不是法战,而是受教。布袋和尚以身示现的‘看破、放下、自在’的禅机,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境界。若是我们凡事像他的布袋一样,拿得起,放得下,就是非常了不起了。”</p>
……</p>
那天,布袋和尚看到一位云游禅僧在街上行走。他发现,禅僧的行囊上有“雪峰山”的字样,马上追了上去,猛然在人家后背上拍了一巴掌。</p>
禅僧是个老修行,所以能处变不惊,回过头来,说道:“你是不是要询问佛法?”</p>
谁知,布袋和尚却伸出手,大言不惭的乞讨:“给我一文钱。”</p>
然而,这个禅僧是个历练多年的作家(参禅的行家),所以从这俗不可耐的举动中感受到了滚滚而来的机峰。</p>
禅僧道:“你说的好,就给你钱。”</p>
他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禅僧见状,深深礼拜下去。——放下布袋,何其自在!</p>
布袋和尚在福州游荡了好长时间,许多人都认识这个被布袋的大肚子和尚,然而,真正知道他的禅悟深不可测的,也不过保福从展等几个明眼的人。</p>
一年暮春,他溯闽江而上,进入闽侯县境内。义存大师住持的雪峰山,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p>
雪峰山原名象骨山(象骨峰),为闽越胜景,未冬先雪,盛夏尚寒。</p>
那一年,义存禅师在大江南北云游历练了三十个春秋,学成回归闽南之时,曾路经此山,遇大雪而宿于山巅。</p>
后来,闽王问义存禅师:“你夜住象骨山,有何奇异?”</p>
义存答日:“山顶暑月犹有积雪。”</p>
闽王随即将象骨山更名为雪峰山。</p>
义存禅师爱其清净,在山上草创伽蓝,立庵兴法。</p>
由于他悟境弘深,说法高明,山寺初成,便缁素云集,僧众每每逾千五百人。</p>
此时的雪风山,为全国最大的禅宗道场;而雪峰义存大师,更是如日中天,光耀天下。众多僧衲,不远万里,望山奔凑。</p>
然而,布袋和尚从雪峰山下经过,却并未上山!</p>
要知道,当初,他之所以由浙东行脚到闽南,就是为了会见雪峰义存啊!而今为何过山门而不入呢?</p>
所谓禅者,率性而真。</p>
布袋和尚已经从雪峰弟子身上尽知其禅风,又何必再见面呢?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p>
布袋和尚继续溯闽江之水而上,渐渐将雪峰山甩在了身后,旷野里回荡着他吟诵出的一首千古绝唱:</p>
一钵千家饭,</p>
孤身万里游。</p>
青目睹人少,</p>
问路白云头。</p>
……</p>
那一年,释迦牟尼佛居住在舍卫城之南的祗树给孤独园。</p>
这一天,佛陀高升法座,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众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弥勒,恭敬围绕。</p>
这时,摩诃迦叶在大众中站立起来,走到佛前,偏袒右肩,右膝跪地,请佛说法。</p>
佛陀无限慈悲,为大众宣说了微妙的佛法。</p>
最后,摩诃迦叶尊者对佛说:“世尊,您所说的佛法,是世人指路的明灯,惟愿您长久住世,为我们说法。”</p>
佛陀说道:“人,哪有长生不老的?如来我也是一样。不久,我当涅盘。”</p>
迦叶尊者闻听此言,很是着急,急忙哀求:“世尊,那怎么行呢!惟愿您住世一劫(四亿三千二百万年,意为时间极长,不可计算),使得正法更加深入人心。”</p>
这时,佛陀微微笑了起来:“迦叶,你怎么也说小孩子的话?大千世界,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啊。迦叶,今后五百年,仍有众生具足善根,其心清净,能得道证果。所以,请你守护我的正法。”</p>
迦叶谦逊地说道:“世尊,您知道,我以少欲知足,头陀苦行见长,智慧微浅,辩才匮乏,因此,难以担当如此重任。世尊,在佛灭度后的岁月里守护正法,极其艰难,唯有菩萨才能胜任。世尊,若以法宝嘱咐大菩萨,永远不会消失毁灭,能利益无量、无边众生,不断佛种,僧宝具足。”</p>
摩诃迦叶的目光转向弥勒,接着说道:“世尊,弥勒菩萨就在这里。您若是将法宝付嘱于他,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一定能悉加守护,广为演说,推行流布。为什么呢?弥勒菩萨当于来世证到如来的智慧。犹如世间的国王离位、太子代替治理国家一样顺其自然。世尊,弥勒菩萨也是这样,应当继承正位,守护正法。”</p>
佛陀点点头:“很对、很对,迦叶,正如你所说的一样。”</p>
随即,佛陀伸出金色的右臂,手掌宛若莲花形状,抚摩着弥勒的头顶,徐徐说道:“弥勒,我付嘱你,当未来世,正法灭时,你当守护佛法僧宝,莫令断绝。”</p>
这时,大千世界发出六种震动,光明普照,天地之间,无数天神一起合掌,对弥勒说:“如来一法付嘱圣者,惟愿圣者,为利益人天大众的缘故,受此正法。”</p>
弥勒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掌,恭恭敬敬对释迦牟尼说:“世尊,我为了利益众生,曾经受过无量劫的苦难,何况如来付我正法,哪能不欢欣接受呢?世尊,我今受持正法,于将来推演讲说,使之广为流行。”</p>
听到弥勒接续正法,虚空之中一片欢呼雀跃,天女散花,仙乐齐鸣……</p>
佛陀称赞弥勒说:“善哉、善哉,弥勒,如今你在我面前作狮子吼,受持守护如来佛。要知道,在过去无量世界、无量时光,也都是像你这样的大菩萨作狮子吼,守护正法,不使断绝。”</p>
而后,弥勒请佛讲说甚深妙法,他自己又更加发挥,重新演绎了佛的宗旨。</p>
当弥勒说法之时,有五百比丘从座位上站立而起,离开了法会。大迦叶尊者问他们:“弥勒说法,甚为精妙,你们不听,要到哪里去?”</p>
那些比丘说:“弥勒菩萨所说之法,甚深难得,可是,我们听不懂,也无法按时修行。若是不能修行,就愧对信众的布施。所以,我们宁可还俗,也不能装模作样,欺蒙世人,白白受人家的供养。”</p>
这时,文殊菩萨走了过来,赞扬那些比丘道:“善哉、善哉,出家人,就应该像你们这样,宁可还俗,也不能虚度岁月,敷衍了事,空受布施。”</p>
文殊菩萨转身问佛:“世尊,什么样的人应该受到信众供养?”</p>
佛陀说:“那些修行解脱者,我授记他们受大众的恭敬布施。”</p>
文殊又对五百比丘说:“你们应该马上去修行,要知道,佛世难值,佛法难闻。”</p>
他们问文殊菩萨,“应该如何修行?”</p>
文殊说:“你们应该如是观:无一法合,无一法散,无一法生,无一法灭,不受一法,不舍一法,不增一法,不减一法。若如是行,于法无得,无得则无去,无去故无来,无来则无去。你们知道了吧?这就是无来、无去、无住、无不住。”</p>
五百比丘闻听此言,心中立刻得到了解脱。</p>
接着,佛陀又为大家解说了多种清净菩萨行的方法。</p>
最后,佛陀对弥勒说:“善男子,在我涅盘之后的岁月里,当正法欲灭的时候,有无量众生厌离世间,渴仰如来,发菩提心,或进入寺院而出家修行,或修习菩萨原行,于大菩提得不退转。如是众生,命终之后,一定会往生兜率天宫。他们在弥勒内院,得见你真身的无边福德,被你的庄严所摄受。于当来世,随你到大宝龙华树下,得成正果。”</p>
闻听佛陀此言,无数新发意菩萨树立了坚固的信心,那些外道也发起菩提心,他们发愿追随弥勒,将来在龙华三会上得到成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