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么,我们就到南方岭中去募化建大殿的梁柱。”闲旷禅师殷切的目光一一掠过众僧,然而,人们都回避着,不与他的目光交流。</p>
因为,化饭容易化钱难。试想,光重建大雄宝殿,就需要两、三个人合抱粗的立柱、栋梁三十六根,再加上规模相当的天王殿、大悲阁,需要一百多棵大树!没有上千两银子,根本买不到。</p>
何况,奉化到武夷山遥遥上千里,将这些每一根重达万斤的大木头运回来,更需要十倍的经费!</p>
天哪,上万两的白花花的银子,对于身无分文、靠化缘度日的僧人说来,简直就是天文数字!</p>
闲旷禅师说:“菩萨愿力,不可思议;建设佛殿,功德无量。那位大心菩萨,愿意挺身而出,做这一个化主(专司募化的僧人)?”</p>
他反复问了三次,全体僧人都知难而退,默默不语。</p>
无奈,闲旷禅师只好将目光转向了挺着大肚子站在他身侧的布袋和尚。</p>
布袋嘻嘻一笑说:“老和尚故弄玄虚,结果是酸糍粑贩卖不出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p>
闲旷禅师说:“做菩萨最容易,关键是要自己发心。心有多大,愿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只要发心,世界上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p>
布袋和尚点点头说:“是的、是的,佛道无上,尚能修成,何况几根梁柱,定能化来。”</p>
闲旷不失时机地说道:“那就有劳你了。”</p>
布袋和尚哈哈一笑,道:“我早就知道老和尚设好圈套等我钻。”</p>
闲旷禅师说:“垂线三尺,愿者上钩。”</p>
当天午后,布袋和尚就踏上了前往武夷山的道路。</p>
闲旷禅师有些恋恋不舍,师徒十几年不见,小聚片刻马上分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p>
“小住一个晚上吧,早晚也不在乎这一半天。”闲旷说。</p>
“有一个人正在路上走着呢,若是错过了机缘,就费事了。”布袋和尚说。</p>
布袋和尚穿过苍茫的四明山,取道婺州、衢州,一路向西南而去。他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赶到了浙江上游的一个江边小镇——溪口。</p>
这一带是两浙与福建、江西的交界之处,沿浙江水路,顺水直通杭州;陆路交通亦是四通八达,有古老的驿道通向信州、处州、歙州。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福建武夷山地区通往浙东的两条道路的交汇处。</p>
布袋和尚在小镇正中的十字路口坐了下来,他的两眼,一只看着西面从常山县过来的道路,一只盯着南方由江山县而来的通途,时不时还要望一望江边小码头的水路……</p>
忽然,他如释重负,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从西边匆匆而来的年轻男人。</p>
等那人走过了十字路口,布袋和尚在他背后突然喊了一声:“陈达须!”</p>
那个正在急匆匆走路的男人应声转回头来。他惊奇地看着布袋和尚,十分疑惑地响应道:“师父,你是喊我吗?”</p>
“这条路上行走的人,只有你叫陈达须,我当然是喊你啦!”</p>
“可是,”陈达须一头雾水,“这位师父,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你如何认识我?”</p>
布袋和尚嘻嘻笑道:“相逢何必曾相识。”</p>
“不曾相识,你如何知道我的名字?”</p>
布袋和尚莫测高深地说道:“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我还知道你来自岭中武夷。”</p>
陈达须更加奇怪了。然而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我不但知道你来自哪里,还知道你将去向何方!”</p>
布袋和尚像个老辣的垂钓高手,用香饵引逗着他的鱼儿上钩。</p>
但是,陈达须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个胖和尚能猜到他的去处,因为,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连他最亲的老娘都不知道。</p>
他看着这个大肚子和尚,说道:“师父,你如果能说对我的去向,我陈达须算是真服你了。今后,你让我干什么,我都答应。”</p>
布袋和尚成心逗他,说:“我若是要你的脑壳呢?”</p>
陈达须认为他绝对猜不出自己要去的地方,所以异常坚决地说:“那我也给你砍下来!”</p>
“我要你的脑壳有什么用?又不能当成钵盂吃饭!”随即,布袋和尚严肃下来,一本正经说:“你此行的目的地,是浙东海中的梅岑岛!”</p>
“天哪!”陈达须惊诧至极,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摇摇头,揉揉眼睛,看着布袋和尚说:“你、你,你究竟是神仙?还是妖怪?”</p>
“你看呢?”布袋和尚歪着脑袋看着他。</p>
陈达须陷入了沉沉的思索中。</p>
陈达须是福建崇安县武夷镇的一个乡绅,由于家庭世代奉佛,所以,他从小就是一个虔诚的居士。</p>
前些日子,他每天晚上做梦都梦见一座海上仙山,云雾缥缈,翠竹葱茏。</p>
仙岛东南侧的海岸边,有一个神奇的岩洞,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并且有天籁一般的海潮音,从洞中飘逸而出,像是在呢喃念佛念经…..</p>
随即观音大士徐徐现身,为他摸顶、说法……</p>
这个活灵活现的梦境,一连重复出现了七个晚上。</p>
于是,陈达须开始寻找、打听这个海上仙岛所在的地方。然而,他问遍了所有的多闻博学之士,还曾向来往客商多方打听,始终一无所获。</p>
有一天,他诵经之后,正在崇阳溪畔漫步,忽然看到崇安通向南平的官道上走来一个深目高鼻、赤须遒然、年过花甲的梵僧。</p>
陈达须学佛多年,看他赤着双足、偏袒右肩的装束,就知道他是来自天竺(古印度)的僧人。</p>
佛陀故乡的梵僧,不远万里到震旦(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游方,必定有大因缘!</p>
陈达须灵机一动,上前合十敬礼,问道:“大师何往?”</p>
梵僧说自己从浙东来,要沿着这条古老的驿道经梅州到广州去,从那里搭乘海船回故乡南天竺去。</p>
陈达须问他:“天竺是佛陀的故乡,佛法的诞生地,您为啥舍近求远,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前来大唐国呢?”</p>
梵僧说:“自从三百六十年前,菩提达摩将大乘禅法带到中土,佛法的真谛、佛祖的血脉就都到大唐了。因此,我才在三十多年前来到中土求法。而今年事已高,落叶归根,要回故土圆寂了。”</p>
陈达须十分好奇地问道:“大师在大唐游历了三十多个春秋,有过什么奇遇?”</p>
梵僧笑道:“奇遇多多,从何说起?”</p>
于是陈达须将自己梦中的海上仙岛描述了一番。梵僧连连惊叹说:“中华何幸!中华何幸!连观世音菩萨也把道场示现在中土了!”</p>
陈达须赶紧追问他那个海上仙岛在哪里?</p>
梵僧颇为神秘地说:“真是菩萨显灵,让你问到了我。除我之外,全世界绝对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观世音菩萨的这个道场在哪里。你梦见的那个仙岛,就是浙东梅岑岛(今普陀山)。”</p>
陈达须颇为疑惑,问道:“据《华严经》记载,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你们南天竺海边的普陀洛迦山,如何搬到了我中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