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佛缘(下)(2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2650 字 8个月前

“弘忍大师,他是禅宗五祖。”释慧大师原来出身于东禅寺,是五祖弘忍大师的弟子,讲话时充满了虔诚景仰的语调,“以前的佛祖都极力推崇《楞伽经》,而五祖弘忍大师却更多提倡我们读《金刚经&amp;gt;。”</p>

惠能问:“那两种经有什么区别?”</p>

释慧大师:“楞伽宗的‘明心见性’论,体现在《楞伽经》里,它认为要为善终生,苦修才能够成佛;而海派涅磐宗的‘顿悟、渐悟’之说,浓缩在《金刚经》中,它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定的,对于世界中的一切不可过于执着。”</p>

惠能的心弦一动:“禅宗五祖如今在哪里?”</p>

释慧大师手指北方:“蕲州黄梅县东禅寺。”</p>

惠能:“东禅寺是不是很大?”</p>

“晤,”释慧大师点了点头,“寺里的僧众有八百多人。”</p>

惠能感到惊讶:“啊,一问寺院里有八百多人,这可比我们整条夏芦村的人还要多呀!里面的高僧一定很多吧?”</p>

释慧大师以赞叹的口吻回答:“的确很多。他们对各种经典的参悟程度比老衲深得多哩。”</p>

惠能:“师父,劳烦你将《金刚般若渡罗蜜经》的经义向我解释一遍。”</p>

“好。”释慧大师把《金刚经》的经义略略解释一遍。</p>

听着,听着,惠能仿佛被释慧大师领着步入佛祖的殿堂,眼前腾起了灿灿的光华和五彩的祥云。</p>

听罢释慧大师释义后,惠能感慨良多地说:“啊,如果我能到东禅寺,亲耳聆听五祖的教诲,那该多好!”</p>

释慧大师由衷地:“我看你有非凡的佛根,如果矢心向佛,今后必成正果。”</p>

惠能引颈而问:“师父可有虚盲?”</p>

释慧大师诚挚地:“老衲相信自己的老眼并未昏花。你的前景,我只是凭着自身的感觉而得出。正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义所喻,世间万物无有自性,空幻不实,故此,对现实世界应无所执着。你真的有志佛门,北上参禅,我们金台寺可以资助你盘川。”</p>

“多谢师父。”惠能高兴万分。</p>

释慧大师挪前一步,对着惠能脸色庄重:“出家人既要看破红尘,戒酒戒色;又要矢志不移,潜心苦修,才有可能得成正果。”</p>

“石头虽硬,滴水可穿!”惠能的态度十分坚决。</p>

释慧大师想了一下:“不过,出家当和尚,一入空门,终身所归。此事必须征得家人同意才行。你可有妻房?”</p>

“没有。”</p>

“家中尚有何人?”</p>

“仅有慈母在堂。”</p>

“如此说来,你是独生根苗,与母亲相依为命。她肯让你北上吗?”</p>

“事在人为。我会说服她的。”</p>

惠能与释慧大师话别,急匆匆地赶回家中去。</p>

惠能踏着山间小径回家,想到自己要外出远去求佛,留下娘亲一人在家,心中十分难受。但是,投入佛门的愿望如同炽热的火.烤炙着他的心。</p>

回到家里,惠能把这几天的际遇告诉了娘亲,还说:“娘亲,我已经考虑再三了。为卢家传宗续谱,从四海之内的角度来看,仅属区区范畴。我如果得人空门,苦心修行,他日得成正果,这样传宗下来,继承人则是千千万万,这才是真正的万代香烟啊!”</p>

“啊,难道当年国师所指的就是这一点?”李氏此刻恍然大悟。</p>

经惠能这么提醒,李氏想到儿子出世第二天两位高僧上门的事,知道惠能确实有与众不同的佛缘。</p>

李氏终于明白了大道理。说道:“能儿,你就择日上路去吧!”</p>

多谢娘亲深明大义。”惠能说完,跪在地上向李氏叩了三个响头。</p>

……</p>

第二天,惠能兴奋地来到金台寺,将娘亲深明大义,同意他北上求佛法的事向释慧大师讲了。</p>

释慧大师惊愕之余,沉缓的声音有若洪钟:“啊,难得你娘亲深明大义呀!”于是,走进方丈室取出一百两银子来,送给他。</p>

惠能望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摆手不收:“我怎能收下佛门的钱呢?”</p>

释慧大师正色地说:“你到湖北黄梅东禅寺,投奔弘忍五祖,以后,你也是我们佛门中人了。何必再分彼此呢?这些银两是一位名叫安道诚的施主知道你要离家北上参谒五祖,叫我转给你的。况且这些银两,并不是给你使用的。”</p>

惠能:“那么,你是给谁用的呢?”</p>

释慧大师深情地:“你们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你离家远去,你娘亲已年老了,你拿这些银两给她留着,以备困难之需。”</p>

惠能还要推辞,释慧大师显得不高兴:“这不仅是老衲的意思,而是我们金台寺所有僧人的心意。如果你再推辞,就是看不起我们了。”</p>

“这……”听释慧大师这样讲,惠能只好把银子收下,带回家去给娘亲。</p>

临别前夜,母子两人,一夜未眠,剪烛长谈,一直到雄鸡报晓。</p>

离别的时刻到了。</p>

惠能辞别了娘亲,刚出到村口,只见释慧大师带着全寺和尚前来为惠能送行。</p>

释慧大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惠能,道;“这是我给东禅寺的五祖师父的推荐信。”</p>

惠能感激地接过了书信:“师父,你考虑得真是周到。”</p>

目送着惠能的身影渐远,没入了茂密的树丛中,释慧大师感慨地说:“我们佛家禅宗,又有接灯传承之人了。”</p>

惠能胸怀远大理想,北上求见佛祖,探求《金刚经》的真谛。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惠能投身空门起点层次之高,实非世间俗人可比,这也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也非世间俗人可比了。</p>

风萧萧,野茫茫。</p>

一条蓬蒿遮掩的羊肠小路通往远方的莽莽群山,一只孤雁在空旷寥廓的天宇里翔行。时年二十四岁的惠能穿着黑色粗布衣,背着行囊,蹬着草鞋,踏上了求佛法的万里征途……自此,新州的大地上,少了一个打柴的后生仔;中国佛教史上,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禅宗六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