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洛养性和张国维幡然醒悟了过来,心间涌现一股莫名的悸动,开始有一些同情这些江南士绅起来,处境也够可悲的,冒着那么大的险,漏缴那么多的税银,却只是缓解财政压力,为了填饱那些贪官污吏的胃口而已。
同时,虽然两人的年岁不大,只有三四十岁,但也知道一点,江南税银的减少,直至后来的只有几十两,是发生在万历年间,一代名相张居正病逝之后。
也就是说,从张居正病逝的那一刻起,先不说万历皇帝本人爱财如命,收刮天下之才,在整个过程中,直至天启末年,都是宦官横行的年代,亦或是东林党得势,两者轮流主政。
因此,在这期间,也是大明最为混乱的时期,各地的贪官污吏横行,层出不穷,吏治极为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尤其是江南,就是因为横征暴敛,激起了好几次小规模的民乱。
细细回味之下,想起这些陈年过往,就能够想象得到,在这么一个混乱的时期,不管是士绅,亦或是商贾,日子都不是那么的好过,倒了一茬又一茬,换了一家又一家。
而且,在当时的那种混乱的环境下,如数缴纳税银,还不如贿赂贪官污吏来得更加实际,更能最大化地保住他们的性命与家产。
何况,神宗皇帝数十年不临朝,大明处于一种近乎于停滞的低效率运转状态,谁还关心国库,只要打通了各层关系,喂饱了那些贪官污吏,自可保住己身。
简而言之,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个人的私利远超过国家利益!
毕竟,不管是宦官祸乱朝堂,还是东林党把持朝政,倒霉的永远都是这些士绅与商旅,都不可避免地要拿出一大笔银子,孝敬得势的派系。
真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东林党落下风,处处被打压,那么,作为得势的一方,宦官集团一定会对付东林党支持的士绅与商旅,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搞得他们家破人亡,弄取钱财。
若是东林党得势,宦官集团处于下风,那么,这些士绅与商旅,就得拿出不少的银子,作为政治献金,去巴结朝中的重臣,去打点与自己生意息息相关的各地官员。
毕竟,就算那些不会明抢,但只要暗地里使绊子,他们这些人就会血本无归,生意难做,同样是家破人亡。
这一刻,不管是张国维,还是洛养性,都明悟了许多,之前的那番谈话,这些人为何是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
显然,就算朝廷强势行动,以雷霆手段,全都处置了那些贪官污吏,但是,他们的同窗好友,亲戚之类的,难免还有在朝中为官。
如此一来的话,心存顾忌与忌惮之下,更不能吐露那些贪官污吏了,而是将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过往,还留下了一丝余地,不至于遭到报复。
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话,民不与官斗,这些商人就是坚持着这一点。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即便下定了莫大的决心,准备破罐子破摔,但他们还是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性”,总是模糊一些事情,只是讲贪官污吏,却不言明是谁,要么就是推卸到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