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1 / 2)

黄汉深知人世间没有完美的体制,只有在不断探索、完善的体制。

事在人为,要使得国家长治久安,是否民主其实根本不重要。

那是现实生活中太多升斗小民浑浑噩噩,根本做不了主。让精英人士代表民主其实真未必就是坏事。

管理泱泱大国,最最重要的就是管好官员、吏员和军队。

说白了就是只要做到管好了所有吃皇粮的,国家自然能够得到大治,老百姓肯定能够安居乐业。

升斗小民基本上见不着县太爷以上级官员,跟他们打交道的都是最底层的胥吏、衙役,皇帝好不好?大臣是否得力?升斗小民不知道也不清楚。

在升斗小民眼里,那些管理他们跟他们伸手要税赋的胥吏、衙役就代表了朝廷,代表了皇帝和文武百官。

黄汉来自于后世,明白小官大恶极具破坏性,使得政府毫无公信力,当然要竭尽所能防范于未然,整顿吏治自然有针对性,重拳出击直指从八品以下的胥吏。

选择一千余忠诚度无可挑剔的退伍兵参与管理地方,目的就是提高武力震慑、掺沙子。

毕竟当兵的和秀才公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双方恐怕很难打得火热,只能求同存异,能够较好的避免一团和气导致上层耳目闭塞。

黄汉这一次亲自组织基层官吏培训,明确告知所有人,胥吏绝大多数是地头蛇,跟地方上的的豪强、世家大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足惧。

鼓励退役老兵拿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气,不要怕得罪人,任何作奸犯科之辈都必须绳之以法,如果遭遇地方团练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以请调附近驻扎的“红旗军”出兵协助。

警告所有的民事官,来到地方上工作后,万万不能被世家大族拉拢腐蚀自毁前程。

这一点黄汉极度自信,枪杆子里出政权,面对军队,地方豪强屁都不是。

有钱粮、有武力、有旗卫提供情报,如果六人组团半年时间还不能够形成自己的班底接管地方架空原知县,就得换人,很明显,这六个人的能力不行。

架空原大明知县不表示这些士大夫就会被弃用,他们如果愿意改弦易辙,黄汉表示欢迎,接着当官没问题,只不过要按照“汉王”系的章程来,考核之时一样的能者上、庸者下。

以后的“大汉帝国”疆域何其辽阔,需要太多文官武将,读书人更加不是多余的,只要肯做事就会安排事情给他们做,帝国本土安置不了,大可以去南、北美洲、澳洲收服化外之民。

能够参加“汉王”亲自指导的培训,两千余学员兴奋莫名,没有人被动学习,一个个都积极主动,文职帮助退伍兵习文,武职学员一对一陪着吏员、小官员练武。

同学之间都在努力相处,都学会了小事不计较、大事不含糊,原则要讲,人情也要兼顾。

学员们都知道,以后大家都会去地方上做官,同学关系也是重要的资源,以后说不准要请求帮助,当然要多交朋友少树敌。

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从几所大学、学院抽调的讲师、教授、院士授业,这些学者知道这是在培养地方官,感觉到责任重大,都讲得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