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节 东京密电(2 / 2)

穿越之大民国 狂人阿Q 2144 字 2022-09-03

同时还不停的制定各种演习,尤其是进入1931年后,各种演习更加频繁。1931年4月,进行从辽南登陆进攻金州的演习。6月9日,驻长春日军举行城市巷战演习,甚至与东北警察发生了冲突。8月4日,驻朝鲜日军在图们江进行军事演习,擅自越界架桥,施放水雷,侵犯中国领土领水。15日,日军更越过图们江到中国境内进行军事演习。20日,日本驻朝鲜的第19、第20两个师,全部调到中国边境图们江沿岸。8月18日,驻沈阳日军守备队在皇姑屯一带进行居民地战斗演习。9月2~5日,驻沈阳日军在文官屯、旺官屯、关帝庙各处,分别进行围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兵工厂及沈阳城等各种作战演习,驻长春日军以城西五里堡、新立屯、田家油坊等地为战场,演习攻击长春城。7日,安奉(今丹东至沈阳)铁路日军守备队第3营,开始向苏家屯、沈阳一带集中。8日,东北各地日侨在乡军人会会员奉陆军省密令,分赴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城市报到。同日,驻沈阳日军在北大边门与合堡大街等处进行攻城、巷战等作战演习。15日,在沈阳的日军第29团、独立守备队、宪兵队、特务机关举行攻打沈阳城墙的联合夜间演习。

这种情况简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不管放到哪个国家也能看出来,这意味着日本人在进行战争准备。塞北军对此都非常关注,每一次的演习,赵书礼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情报。赵书礼都能得到情报,就不用说东北军了。但是张学良对此的态度是,尽量忍耐以免引起事端。甚至日军在演习期间,多次与当地军队发生冲突,张学良都依然无动于衷。

赵书礼十分的着急,他觉得此时不摆出一个姿态,只会让事态更加严重,他清楚日本人是一个欺软怕恶,同时又是一个得寸进尺的民族,对这样的对手忍让是最大的错误。应该像苏联人那样,坚决的当头一棒,他们反而可能老实下来。

虽然赵书礼不认为光靠东北军就能像后来的苏联人那样给日本人以沉重打击,但是他不相信,中央军东北军和塞北军,三方势力加起来两百万刚刚经过中原大战洗礼的军队,还不能给日本人以威慑。于是开始大肆活动,分别向东北军和中央军发出倡议,要三军联合起来,向日本军方抗议,抗议他们在东北举行如此频繁的演习,理由是影响了东北百姓的生活,同时是一个不友好的举动。

此举连东北军的张学良都拒绝了,他是最担心的人,因为一旦爆发事端第一个波及的肯定是他的地盘。赵书礼鉴于此,差点就想跟这家伙割袍断义,随后又向中央发起倡议,希望蒋价石以中央的身份向日本政府抗议。但是这家伙善于用中央的名义来钳制国内的军阀,对日本人却相当畏惧,他给赵书礼回电是,不宜引发事端。

这两位兄弟的反应,当真是让赵书礼鬼火三丈,最后他决定了,要是九一八依然像历史上那样发生,少不得塞北军得去拼命了。于是积极部署起来,让李忘川等人制定出详细的作战方案,以备应付东北可能的突发事件。

??????

就在赵书礼积极准备的时候,关东军司令部内也进行着紧张的部署。

8月份有一个军国主义分子,本庄繁走马上任关东军司令,他的到来让石原莞尔欣喜若狂,找到同类了,于是开始进行最后的计划。

自从皇姑屯事件后,石原莞尔就到了东北,他为了吞并东北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筹备。就差一个决策人了,本庄繁的到来可以说注定了九一八事变的结局,这不管有没有赵书礼这样一个穿越者都无可改变。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蝴蝶的翅膀能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可是跟这个蝴蝶效应同样的道理,很早很早就出现了,比如中国古人说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西方人也有一个铁钉引起一个国家灭亡的故事。但是都没有这蝴蝶效应流出的那么广,究其原因这两个道理不过是哲人说的哲理,而蝴蝶效应是科学家提出的美丽故事。谨慎的科学家嘴里的浪漫故事,更加吸引人。可是事实上是,蝴蝶效应只是一种可能一种假设,并不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否则全世界那么多蝴蝶每天煽动翅膀,地球恐怕早该毁灭了才对。而这个世界上,赵书礼这么大一只蝴蝶都没能力改变九一八,却是一种遗憾了。

可石原莞尔为什么等本庄繁到来后,才决定发动九一八呢,这还得从关东军的一个陋习说起。关东军本是日俄战争后,日本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份条约,从这份条约中,他们得到了在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力。之后天皇亲自下令,在东北成立一支铁路守备部队,直接受天皇指挥,军部无权干涉。此举引起了军部巨头的强烈不满,最后是天皇妥协了,可以让军部派出总司令来指挥这只部队。可从一开始这只部队就不那么受军部喜欢,而且虽然妥协了,但是关东军仍然显示出了跟其他日军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关东军司令的权力比其他日军司令的权力都大。其中有这么一条,在紧急情况下,关东军司令官有权力采取非常措施。

这个权力就给了他们擅自发动事端的权力,石原莞尔的计划就是根据这个来设计的。

他跟本庄繁商议,先是又关东军制造事端,挑起跟中国军队的冲突,并且一直扩大下去,最后国内不得不接受事实,那样就把整个日本拖入了战争。当然作为当事人,他们是逃不脱惩处的。但是日本人从来不缺乏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国家牺牲的人,这点非常值得中国人学习。

可就在他们计划完备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三封东京发来的密电:

消息已经走漏,必须立即坚决行动。

必须在建川到来前,开始行动。

不必担心国内,应坚决执行。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三封电报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