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激情,有的只是抑郁,存在的意义不如盼丰收的农民,不如讨薪无着的打工者,不如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贫困人群,他的结局除了自杀,还能有什么?
没有了物质富足不可怕,没有了信仰也不可怕,而没有了人生的目标,没有生存的动力才真正可怕,才是生存的悲哀,但如今说这些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朋友的自杀给栾实刺激很大,处理完朋友的后事之后,他专门约了谭平山喝了一场酒,将朋友去世,以及追悼会上都忍着的泪水和郁闷、苦恼,都一股脑地发泄了出来。
男子汉的眼泪不到最深最疼的时候,是不会轻易流出的,这也是他始终坚信的,而最深最疼的时候竟然是无以言说的无奈,以及深深的苦闷和空寂。
那一晚谭平山静静听他说了很多,但能宽解他的却是心静等天凉的感触和劝导。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状态。也许只有深山道人或密林樵夫,才可以做到,或部分做到,因为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深山密林,节制是生存的必须,也是心静的基础。
没有诱惑也就没有,似乎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而没有诱惑或节制口舌之欲,心静似乎就有了基本的平台。
深山道人或密林樵夫,安贫乐道之余还会有更大的目标,道人不是为了受苦才走进深山道观的,也不是为了体验才清心寡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仙所必须承受的;而樵夫砍柴不只是自用,也不是有趣或好玩,砍柴所得达到一定积累,或有一天走出大山密林,世俗也会使心绪纷杂无序。
所以,心静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也是很脆弱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安定的生活环境,平静的社会秩序,就会使心宁静下来。饥寒交迫的时候,有个庇护的屋檐,有顿温饱的饮食,甚至一个馒头,都能使心如止水。而这一切又都是过程,久而久之心也就不会安静了。
说完了环境,说状态,而说完了状态,自然就要说现实了。
生活在城市,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和考验。且不说那些睁开眼就欠银行几百元的‘房奴’、‘车奴’,就说平头百姓的生活,出门就是多重的冲击,挤车时看着一辆辆私家车擦身而过,上班时等级和收入的距离,下班时灯红酒绿的饭局,休闲时琳琅满目的时尚,还有收入和支出的不相等,平衡谈何容易,更别提心静了。
摆在眼前的是这些,还有就是机关里当了科长想处长,想了处长盼局长;做生意的,日入百元想千元,有了千元想万元;上学的区重点之外有市重点,市重点之后还有省重点;本科读完有硕士,硕士之后有博士;怎能心静,又如何心静。
现实的诱惑如此巨大,而面临的考验又如此之多,似乎只能求得一时的心静了,有一户避风雨,有一衣御风寒,有一人共患难,已是难得,心静也就有了平衡。也许还不足以抵抗内心,健康时想想病患,温饱时想想饥寒,城市里想想乡下,心静或许就有了补偿。
安逸多了,平安就有些多余,阴雨少了,阳光就令人不满。心绪也是如此,有一想十,得陇望蜀,如雨后野草,漫延只是因为缺少约束,而约束除了内心的修为,还有就是社会的力量。
十万元存款不多,可还有很多人没有;千万资产不少,前面还有很多亿万富豪;豪车豪宅,还有更多更好;这样的道理很多人明白,到还是抗不过世俗的诱惑。
酷暑难耐,任何的防暑手段都没有用,也改变不了现实,唯一可行的就是等待天凉,因为天凉是气候的变化,也是彻底解决的办法。心静不易,还得等待天凉。”
天凉能够带来清新,对气候,更对心情,因此栾实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起码应该尽力做才是,为了自己的职责,更为了自己的良心。想到这里,栾实走出了办公室,他要向梁辉汇报一下这件事,要听听他的看法,然后再决定是去平原还是到省城,他已经决定趟这条浑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