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靠无限压缩物质制造“人工黑洞”的技术,至少在诺亚目前的认知中无法实现,它已经在现有理论下违背了逻辑前提,若是让诺亚来制造一颗人工黑洞,少女唯一的想法就是找到一颗有足够的质量坍缩为黑洞的级恒星,摧毁它的热核反应平衡,诱导它不断坍缩成一颗“天然”黑洞。
但是,先不说诺亚目前也没有那种能力,就算有,那样形成的黑洞和天然黑洞其实也没有太大差别,是不可能作为打击手段的。
所以,黑洞打击的原理,在诺亚的认知中是不应该存在的。
不过在已经生的结果面前,怎样去否定它都是无意义的,若是“人工黑洞”的假设真的成立,按照两颗地球的质量被压缩到史瓦西半径计算,这将会形成大概体积为o75立方厘米的物质,这样的体积还不到一个人的一截小指头。
但就是这么一截小指头,碾碎了一个星系和一个文明。
感叹之后,诺亚开始了对黑洞第一次正式的考察工作,大量的光飞船从42光年外的半人马星系赶来,它们从已经在光粒打击下化作残骸星云的比邻星中获取了大量未来得及参与聚变反应的恒星物质,满载着质量的这一部分舰队,将成为诺亚给予这一颗婴儿黑洞的最初的哺育。
诺亚,要喂养这一颗黑洞。
黑洞的生命并非无限,特别是在已经吞噬掉周围所有质量之后,彻底陷入安静的黑洞,黑洞“只进不出”的特点,无疑是违背了人类物理学的基础定律,因为若是只进不出,那黑洞的质量永远不可能减少,能量永远不可能减少,它就成为了宇宙中的“永恒”个体,而在熵增定律支配下最终会抵达热寂的宇宙,是不存在永恒的个体的,这就带来了冲突。
人类曾经找到过解释,在“真空”的宇宙中,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会在瞬间凭空产生一对正反虚粒子,然后瞬间消失,以符合能量守恒,在黑洞视界之外也不例外。一位名叫霍金的物理学家推想,如果在黑洞外产生的虚粒子对,其中一个被吸引进去,而另一个逃逸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个逃逸的粒子获得了能量,也不需要跟其相反的粒子湮灭,可以逃逸到无限远在外界看就像黑洞射粒子一样。
这个猜想后来被证实,这种辐射被命名为“霍金辐射”,由于它是向外带去能量,所以它是吸收了一部分黑洞的能量,黑洞的质量也会渐渐变小,消失,它也向外带去信息,所以不违反信息定律。
这就是霍金辐射所带来的“黑洞蒸”,黑洞每时每刻都在损失着质量和能量,虽然这颗已经吞掉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婴儿黑洞将有着漫长的寿命,但它的寿命仍旧有着终点。诺亚喂养它,延长它的寿命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诺亚真正想要得到的,是黑洞大量吞噬物质时所能观测到的引力场变动数据。
抵达太阳系的飞船们开始朝黑洞抛射物质,在前哨基地所照亮的空间中,一道道波光粼粼的恒星物质流从无数舰队中被抛出,就像是小溪汇聚成河流一样,在引力作用下,赶往一个未知的区域。
这一部分恒星物质在接近黑洞到一定距离之后,黑洞引力开始为它们进行加,在引力和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一部分在进入视界之前被加到近光的恒星物质围绕黑洞视界旋转了起来,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吸盘,为诺亚展现出这一颗黑洞的视界范围。
而此时,大量被加到近光的物质在进入黑洞视界之前猛烈撞击形成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频率的x射线从黑洞视界边缘逃逸了出来,诺亚将电子望远镜的观测波段调整至x射线波段,在这一个波段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边缘泛着柔和微光的“黑洞”,出现在诺亚的眼前。
恒星物质围绕黑洞旋转的吸盘此刻就像是一个光环,围绕着这一颗泛着柔和光晕的黑色天体,黑色天体的体积并不大,半径只有大概15公里,这就是太阳系黑洞视界的范围。
就在黑洞吞噬质量的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诺亚就捕获到了大概1ot的视界边缘物质对撞与引力场变动原始数据,而这一部分原始数据,将成为诺亚未来围绕黑洞展开引力场与质量研究的基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