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由“围”变“堵”(1 / 2)

(),

皇太极已经出兵朝鲜,朱由检铁了心“围魏救赵”!

上次那种“等待时机”的托辞,再难糊弄过去!

在朱由检看来,如果要出兵,给关宁军发道诏令即可!

在王立看来,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真要出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关宁军的祖大寿和吴三桂,已经暗中投效了魏忠贤!

自始至终,他们的宗旨是保存实力!

如果没有魏忠贤的点头,就算关宁军奉诏出征,也只会阳奉阴违!

另外,关宁军的几个将领,只适合做将军,不适合做统帅!

要想成功地“围魏救赵”,还需一个深谋远虑的牛人做统领!

魏忠贤麾下的“五虎”和“五彪”,或许能得到祖大寿的认可,却没这样的能力!

朝中的文官,上至内阁首辅下至监察御使,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不把关宁军的军饷贪光,已经是烧高香了!

洪承畴长年与流贼作战,威望高,终究有些滑头,也不适合统领关宁军!

况且,西北几省的剿贼还离不开他!

不仅仅是洪承畴,正在剿贼的任何一个将领,都不能在此时离开!

思来想去,只有孙承宗最合适!

他是关锦防线的缔造者,熟悉地理环境和八旗兵的打法!

而且,他的威望极高!

连袁崇焕都对他毕恭毕敬,祖大寿就更不用说了!

然而,此时的孙承宗,已经七十有三!

他的身子可还硬朗?

能否适应辽东的严寒?

最关键的是,他是否愿意出山?

两年前,因为温体仁与周延儒之争,这位孙老爷子无故躺枪!

心灰意冷之下,这才愤然离职!

哎呀,管不了那么多了!

如果孙老爷子不去,还有谁能胜任?

几经思索,王立给孙承宗、朱由检和魏忠贤各写了一封信。

孙老爷子那边,从忠君爱国和民族大义的方面劝说,他不会拒绝!

只要朱由检的诏书一到,必会挺身而出!

魏忠贤那边,也很简单!

他是关宁军的幕后金主——如果关宁军能立下战功,他的腰杆就硬了!

他接到自己的信,必会运去大把大把的银子,祖大寿和吴三桂必然力以赴!

朱由检那边,更简单了!

他收到自己的举荐信,不仅会给孙承宗以重任相托,还会送去自己的骁骑营!

如此协调之下,君臣一心,将士用命,粮饷充足,大事必成!

历史上,皇太极是否出兵朝鲜,朱由检是否支援,最终的结局如何,王立不得而知;

姑且,算是第二次“改变历史”的尝试吧!

最终的结局如何,只能看天命了!

毕竟,关宁军才五万步卒,一万铁骑!

就算加上骁骑营,也不到八旗兵的一半!

孙老爷子,千万别让我失望啊!

真能重创皇太极,历史必会发生细微的改变!

就算改变不了大势,我也可以多捞好些年了!

孙老爷子,一定要加把劲啊!

只要此战得胜,不论胜大胜小,我自己出钱,给你老人家修建生祠!

生祠的规模,绝对超过魏忠贤的任何一个!

绝不让你老人家失望!

“王总督,我的部队啥时候出战啊?麾下的将士整天催促,我快要招架不住了!”

左良玉的请战,打断了王立的思绪。

端起盖碗茶,不紧不慢地问道:“不是说好了,你和洪总督严守武关,由曹文诏前去袭挠么?

再说了,你麾下的兵士都是步卒,瞎凑什么热闹?”

“王总督,我的麾下虽是步卒,但个个能征善战!

就算打不了高迎祥,打打李自成、张献忠或罗汝才,还是可以的嘛!”

“呵!”

王立明白了左良玉的心思,轻声一笑:“不是给了你三十万嘛,这么快就花完了?”

“不是啊,我不是这意思……”

左良玉急得满脸通红,赶紧争辩:“王总督,你定下的“斩敌一人赏银五十”之规矩,总得一碗水端平吧?

你只让曹文诏杀敌领赏,将士们都有怨言啊!

你也看到了,流贼始终不来攻打武关,我和洪总督的步卒如何杀敌?”

“再等等吧,应该会有机会!

到时候,你和洪总督的步卒,必会杀敌杀到手软!”

“唉!你每次都这么说!”

左良玉无奈叹气,怏怏离开。

对此,王立也只能无奈叹气!

本来,洪承畴、左良玉、卢象升、艾万年都收到朱由检的诏书,被要求听命于王立;

然而,王立却深深地知道,自己是个“空降者”!

即使有了朱由检的诏令,却杜绝不了各路兵将的阳奉阴违!

于是,他向洪承畴和几位总兵行贿了——按每人兵马的数量多少,给他们发放了三十至一百万两不等的“军饷”!

并且,还制定了“杀敌一人,赏银五十”的激励措施!

对王立来说,这点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

只搞死了李自成,再花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十万倍,那也值了!

银子一到,人心倒是收买了!

各位总兵和他们麾下的兵将,都不乐意了!

每隔几天,曹文诏、曹文耀、曹鼎蛟、曹变蛟和宋羲,都会带着几千只耳朵回来!

驻守在潼关、武关和黄河渡口的步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骑兵领赏!

求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驻守潼关的卢象升,驻守黄河渡口的艾万年,甚至送来了将士们请战的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