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顺手牵羊(1 / 2)

(),

王立,是个彻头彻尾的历史学渣?

但是,他再渣,也听过吴襄和吴三桂的名字!

从戏曲的角度来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算一段佳话!

但是,他毕竟是明朝的将军!

向建奴献关投降,终归让人不齿!

如今,不管他降清还是降李自成,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纳了“秦淮八绝”之一的陈圆圆为妾!

敢抢我的女人,胆子也忒大了!

就凭这点,这人就不能留!

“王公公,你怎会知道吴三桂?”

袁崇焕的问话,证实了王立的猜测:没错,这个吴襄,就是历史上那就吴襄!

“额……这个……我是从纪用那里听说的……”

王立支支吾吾地应承着,袁崇焕马上就板着脸。

宁锦大战时,纪用和刘应坤做为监军太监,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确实令人敬佩。

但,他们都是魏忠贤的党羽!

本应属于袁崇焕的首功,本应属于麾下将领的辅功,都被魏忠贤和他的党羽篡夺了!

王立也是太监,但不是魏忠贤一党。

所以,王立对他还算客气。

“吴三桂虽只十六岁,却也闻名于军中!他随父亲披甲上阵,遇敌则先,杀敌无数!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对,对,对!袁督师的麾下,确实是猛将如云啊!”

王立随口应承着,成功混了过去。

此时的吴襄任辽东总兵,深受袁崇焕和祖大寿的器重;

而且,吴三桂还没有正式出仕,很难找到黑材料将其做掉。

直到现在,能抢自己“秦淮八绝”的人,已经出现了好几个!

其中,抢走柳如是的钱谦益,已经被做掉;

抢走寇白门的朱国弼,即将被魏忠贤做掉;

抢走陈圆圆的吴三桂,已经出现!

抢走李香君的侯方域,是现任河南道御使侯恂之子,暂时找不到他们的黑材料;

抢走董小宛的冒辟疆,抢走顾横波的龚鼎孳,抢走卞玉京的郑建德,

以及,让卞玉京念念不忘的吴梅村,抢走马湘兰一片真情的王稚登,至今还下落不明!

不急,不急!

“秦淮八绝”还没有长大!

还有的是时间!

虽然柳如是已经死了,但其他七位才女应该尚存!

再加个长平公主朱徽娖,还是能凑齐八个!

对了,朱由检指定的附马周世显,也要找到他!

然后,把他做掉!

……

此时,正是十月底。

但,此时的辽东,竟然奇冷无比!

“去年的十月,辽东也在下雪!真是奇了怪了!”

“还有更奇怪的!去年的浙江,十月也在下雪!真是见鬼了!”

“就是!近几年的气候,实在有些奇怪!一定是天启皇帝偷懒没有祭天,惹怒了老天爷啊!”

行军途中,几名士卒低声议论,王立突然心头一紧!

我去!

难道,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小冰河期”?

唉!

可怜的朱由检啊,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期”,竟然让你赶上了!

想跟老天爷斗,必输无疑!

“何将军,此地距离西平堡不到十里,你还是率军回去吧!”

“王公公,袁督师有令:如果建奴来阻,就算拼到最后一人,也要保你周!”

何可纲的回答,不冷不热。

这一路上,连续几日,他始终与王立保持着距离。

祖大寿和麾下的其他将领,也是这样!

他们,都不喜欢军中的太监!

不论他是不是监军!

“何将军,你麾下的将士都是步卒,如果与建奴骑兵遭遇,必会吃大亏!

为了锦州和宁远,还请将军速速返回!”

王立再次劝说,何可纲还是不为所动。

于是,王立突然勒停战马,提高了嗓音:“何可纲,听命!”

“末将……在……”

何可纲不情不愿地拱手领命,王立厉声令道:“带领你麾下的两万九千将士,速速返回锦州!”

犹豫了许久,何可纲大手一挥,身后的步卒终于停下脚步。

其实,派遣何可纲领兵护送,并非王立的本意!

派遣关宁铁骑护送,也不是王立的本意!

没办法,只能通过“秘密使命”,才能瞒着袁崇焕,从他的防区去往沈阳!

袁崇焕劳师动众派兵护送,只因圣旨中的“力支持、不得有误”八个字!

这八个字,他不敢有半点怠慢!

还好,还好!

大军出发时,祖大寿与何可纲得到的军令,是“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王公公的周”;

并且,二人被要求听命于王立!

眼下,大军已经离开关锦防线,距离沈阳只剩二百余里!

数万大军跟在自己身后,实在碍手碍脚!

王立让何可纲领兵先撤,就因为他是步卒!

有祖大寿的骑兵断后,这支步卒必能平安返回锦州!

另外,六千关宁铁骑仍在往东,其实包含着王立的私心!

如果遇上八旗骑兵,如果吴襄和吴三桂碰巧战死,那就……嘿嘿嘿……

……

九年前的萨尔浒之战后,明军主力始终龟缩在关锦一线;

四年前,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迁都沈阳,改称盛京,明军也无力收复失地;

而今,明军毫无征兆地东进,后金的几大贝勒个个磨拳擦掌,连番请战。

然而,皇太极的态度十分坚决:“坚守不出!谁敢妄自出战,斩!”

“可是……大汗,明军大摇大摆地杀来,八旗骑兵却龟缩城中,岂不让人笑话?”

大贝勒代善说罢,三贝勒莽古尔泰也上前请战:“大汗,我只需五千骑兵,就能杀他个片甲不留!大汗,下令吧!”

“不!绝不能出战!”

放下手中的《三国演义》,皇太极自信地笑道:“汉人的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袁崇焕深通兵法,在没有粮草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向辽河进军,岂不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