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体系之战(1 / 2)

“我们谈谈嘉谷的特种根瘤菌剂吧。”

当施罗德笑眯眯地说出这句话时,却是满心的无奈。

对于中国的大豆振兴计划,邦吉不是没有关注。

甚至于,中国人推广的大豆新品种亩产高达400公斤/亩的“传言”,在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游说中国回来后,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像很多西方人对中国骨子里就有那么一种高高在上的味道一样,邦吉内部对于类似的“传言”,也充斥着浓浓的傲慢与偏见。

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邦吉首先确认了一点,中国人推广的大豆品种依然是传统品种,而非转基因品种,担心就消弭了大半;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要关注的,大概也就是配套的根瘤菌制剂了。

但是,通过接种根瘤菌制剂,使大豆平均增产10,已经是国际上公认的常规技术,在发达国家还真的不算什么“秘密武器”。

在美国,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技术的普及能达到60%,这也是美国大豆高产的原因之一。也就普及率还不到1的中国,才会将根瘤菌剂当做宝。

自然而然的,邦吉也没有太重视中国大豆产业发生的嬗变。

只是,当嘉谷的特种根瘤菌制剂能使大豆平均增产30~50,这就不算什么“常规”技术了——这个数据,是从中国第一波中早熟大豆收获后得出的。中国人在南方与甘蔗套种的大豆,据说并没有换种最高产的“嘉豆13号”,只是普及了嘉谷的特种根瘤菌制剂,就迎来了产量的暴增。

这种实实在在的成果,不比任何嘴炮或者实验室的数据,再坚持认为中国人是虚张声势就是脑残了。

齐政也不意外邦吉会第一眼就看上嘉谷的特种根瘤菌制剂。

作为一种配套技术,不用经历复杂的圈地,不用经过辛苦的开荒,不用增加劳资双方的矛盾冲突,只需要在现有的大豆种植园内推广,就能有明显的产量增长,实在是再有价值不过了。

这样的技术,对于在美洲控制了大豆种植主要份额的四大粮商,有着非凡的意义。

所以,尽管对于邦吉误判形势极为无奈,施罗德也只能飞快地转动着脑筋,准备应对齐政的狮子大开口。

齐政却表现得像个纯粹的好基友:“基于我们与邦吉的良好合作关系,如果邦吉需要,我们非常乐意分享特种根瘤菌剂……”

瓦特?就这样?严阵以待的施罗德像是一棒子打在棉花上,差点闪了腰。

【送红包】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施罗德不相信这厮会这么好说话,他的眼神,他的表情,都告诉齐政,别想骗我,什么条件,说吧。

齐政笑笑,接着说道:“只不过,我们的特种根瘤菌制剂,邦吉估计掌握不了,也用不上。”

施罗德心里咯噔一下,嘴上却不服输道:“你可别小看我们。如果说育种不是我们邦吉的强项,肥料这块业务上,我们还是有很强积累的。”

以根瘤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制剂产品,归根到底不过是一种菌性肥料。

齐政当然不会小看邦吉在肥料领域的积累,任谁也不敢小看南美的肥料霸主啊。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