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开放禁海令(2 / 2)

“粮食稀缺严重。”

“其实早在康熙中后期时,高其倬就曾向朝廷递过折子。”

“奏报说曾经富庶无比的福建如今大闹饥荒,而且还出现了争抢粮食导致人员伤亡的惨剧。”

“这一切惨况的根本,就在于当年所订立的海禁国策,沿海居民靠海不能吃海,守着如此聚宝盆却在挨饿。”

“此种状况在1717年时进行第二次海禁后,更是引起了沿海百姓、商人的一致不满。”

“最终广东、福建等地出现了“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的状况,曾经最富庶的地方变为了此等惨象,这自然是雍正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高其倬所想与其不谋而合,不过虽然同意解除海禁,但是要有一定的限制。”

“不然沿海地区的百姓看到海上贸易开放能挣大钱便纷纷去海外发展就都不想着回来了,国家土地的耕作就没有人管了,毕竟还是要“民以食为天”的。”

“开放海禁之后,雍正又作了一些专门的规定,出口船只必须按规定时间来回。”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回来的,雍正也制定了一些特殊的政策,如果是因为账钱没有收清,可以到来年六七月回港。”

“雍正还对那些逗留海外没有回国的人做出了类似赌气的规定,不准回国。”

“本来,清政府的政策是允许海归的,但是几年以来,雍正发现坐商船回来的游子甚少。”

“雍正有可能感觉这些人不给自己面子,认为这些人都是不安本分的人,如果给他们自由,听任他们来去自由,这些人就更加没有顾忌,反正随时都可以回去,干脆在国外多待一段时间吧!”

“所以,雍正限定了一个期限,逾期不回的人不准回国。”

“从雍正五年到六年,从厦门出口的福建商船有二十一艘,七月以前返回了十二艘,带回大米一万一千多石,还有燕窝、海参、苏木、牛皮等货物,带回流落南洋的居民三十多人,有的人在海外生活了十七八年。”

“这些人回来后,雍正一方面安排他们回原籍,另一方面让地方官严密查访,看这些人是不是内贼。”

“所以雍正一方面规定出海的船只只能在朝廷规定的港口出入,另一方面对于人们“走出去不回来”的隐患,特别作出“三年之内必须回国,否则取消原籍”的规定。”

“而且根据国库亏空的现状,雍正特别命令海关多少百分之十的“缴送”税。”

“随着来往贸易的不断增多,“缴送”税额也是成千上万的增长,最终将雍正时期的国库不仅补齐而且还富富有余。”

“不仅国家收入暴涨,往返海上的商船归来时还带回了珍贵的燕窝、海参等物,沿海地区的人民再也不用过挨饿受冻的日子。”

“虽然在取消海禁政策上,雍正被冠以“不孝”、“贪利好货”的骂名,但对于他的革新所带来的迅速扭转沿海贫困局势上,他的开放海禁受到了广大沿海百姓的一致好评。”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每天处理朝政的时间超过六个时辰,平均每晚只睡二个时辰。”

“而且生活俭朴不好奢华,对人对事都很认真,就是批阅奏折都是一笔一划认真批写,据说他每天批奏折写下的字高达几千上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