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上召见(1 / 1)

花嬷嬷进了大殿,先是规规矩矩的给太后磕头请安。
“老奴给太后娘娘请安。”
“起来吧。”
“谢太后娘娘。”
你去安平郡王府多长时间了?”
“回娘娘的话,已经有一个月了。”
“他们那一家子规矩学的如何?”
“三百二十条宫规一家四口已经背熟,至于礼仪方面郡王妃略差一些,倒是嘉禾县主学的极好,几乎跟老奴教的不差。”
花嬷嬷是太后宫里面专门教授礼仪的两位嬷嬷之一,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从她口中听到极好这词。
但安平郡王一家只是小角色,根本就不配太后记挂在心上,所以问过几句之后便让花嬷嬷退下。
而郡王府,等到花嬷嬷一走,一家子就急吼吼的收拾东西打算回金家村,再过不久可就是秋收,他们若是不回去准备的话,家里那几百亩稻子要怎么办?
现在这些对于现在的兄妹二人来说都是小事,但对于夫妻二人说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所以兄妹二人也就让爹娘去操心,主要是看他们这段时间来京城住着实在是无聊,给他们找点事做也好。
他们一家来京都城也有一个多月,这么久的时间周邦只钟情于院子里那块菜地,而莲氏平时做的最多的就是几人穿的里衣。
莲氏也自知道自个的手艺,现在身份不同了,他这手艺着实是拿不出手,所以现在给几人做的最多的就是里衣。
别的四季衣裳,自有府上针线房的绣娘来做。
话说他们进宫谢恩没两天,属于郡王府一家规制的衣郡就已经送到了府上,一家四口每人两套衣裳,一套是进宫时候穿的,还有另一套是祭祖时候穿的。
可等到第二天,一家四口终归是没走成。
天才刚亮不久,宫里的太监就已经到了郡王府,说是皇上的旨意,宣嘉禾县主进宫。
夫妻二人都有些担心,不知道皇上单独见自家女儿要做什么,而周严那里早就听妹妹说起过皇上对他们一家的所图,心里并不十分担心。
至于本人周鱼那就更不担心了,跟着公公一路进了宫,到了御书房门口知道皇上上朝还没回来,所以周鱼只能跟着宣旨的小公公一起在御书房外等着。
不过也没让周鱼等太久,一刻多钟的功夫皇上就回来了。
周鱼跟在后面进了御书房,等皇上落坐后上前行礼。
“嘉禾给皇上请安。”
“免了吧,赐坐。”
听到皇上的话,一旁候着的小太监忙搬了把椅子到周鱼边上。
“谢皇上。”
周鱼也没有想太多,大大方方的坐了,一路进宫走了这么久她腿也有些酸,正好歇歇。
见周鱼并没有紧张,皇上也挺意外的,这一家子好像都不怎么怕他。
朝上那些个老臣仗着两朝元老的身份倒是不怕他,但是也有顾忌,平时也会顾及着君臣之礼,像这样的赐坐都是不肯坐的。
而底下那些怕他的,若是听到他赐座必定会诚惶诚恐,可周鱼很随意。
只稍微一想,皇上便把这想法给丢开了。
“听说你教苏申认字的时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三字经百家姓跟千字文都给教完了?”
“回皇上,确实有此事。”
“若是教别的人的话,你有没有把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三本都给教完。”
对于这点周鱼很有自信。
“除非是不想学,或者是天生愚钝之人,不然的话应该是能教会的。”
至于说用什么来评价愚钝二字,这点周鱼没说,她也不是神,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教会,但对皇上却不能这么说。
虽然心里早有猜测,不过听到周鱼亲口承认,皇上心里也有了底。
“你也知道,大周除了读书人之外,基本上识字百姓百不存一,朕想让你帮我教一批人出来,然后再带更多的人出来,如此反复,再把他们下放到各个村里,教村里的村民们识字,你觉得朕的这个想法如何?”
周鱼挺意外的,皇上这个想法很前卫啊,这放到现代不就是大扫盲。
“皇上高见,不过若是让臣女来教的话,朝中的大臣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朝中之事无需你担心,你只要把朕吩咐下去的事做好就行。”
“臣女遵旨。”
皇上见完周鱼之后便让人回了府,这几天等他的通知。
而在周瑜出宫的时候,六名小内侍也跟着一同出了府,往几个不同的方向去了。
半个时辰后,六位内阁首辅大臣齐聚御书房,几人内心都在想,今儿个早朝刚过,他们也只是刚回府,传旨的内侍就已经到了府上,到底是什么事这么着急?
“几位爱卿,朕这里听说了一奇事,不知道几位可愿意一听。”
几人能说什么,只得恭敬应道:“臣等洗耳恭听。”
“不久前城中发现一奇人,只用了二十天不到的时间,把百家姓三字经跟千字文这三本书,教会了一个目不识丁的男子。”
皇上话落,内阁首府曹阁老就站了出来。
“皇上,这一定是无稽之谈,以讹传讹之事皇上可莫要当真。”
另外五人心里想的跟曹阁老一样,若这事是真的,那让天下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要知道这三本是科举启蒙必读的书籍,三本书一般的学子大多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学完,有的甚至更久,之后才开始学习四书上面的内容。
“哦!几位爱卿也是跟曹爱卿同样的想法。”
五人齐齐应是。
“朕跟六位爱卿打个赌如何,若是朕让人去把那人找来,无论何人,他若是能在二十天之内把这三本书教会的话,之后我打算让那人教会更多的人。从而把教会的那些人下放到各个村里,教村里的百姓识字,若是到那时,几位大人不可阻拦,如何?”
六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第一时间应下。
他们都知道,如若皇上说的是真的,必将在读书人当中掀起浪潮,而到时候若是他们支持皇上的决策的话,必定会被天下读书人所唾骂,这等于是背弃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可真的有那样的人吗?
而且皇上的性子他们也清楚,若是没有把握的事,他也不会这么说,几人年过半百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遇到事都会慎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