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9-20
在介绍清完沂之后,史密斯先生便驾车离开,只留下清沂面对这一个气氛尴尬的场面。
“我去送外卖了!”骂清沂是“黄皮猴子”的那个俄裔青年、陶德,他朝清沂比了个下流的手势(这让露西脸红着咒骂了一句),才趾高气扬地擦着清沂肩膀走过,离开办公室,那姿态俨然是个得胜者。
清沂没有理睬那家伙,而是笑容可掬地转向露西:“露西,我还不是很了解我们公司,你能为我讲解一下吗?”
――――――――――――――――――――――――――――――――――――
小蜜蜂速递是在一年前注册并运营的,目前和剑桥市内60%的快餐店都签订了协议,承包它们的外卖服务,并且还有8%的快餐店是处于试运期,估计下个季度就会全部签约。虽然在半年前有一些新生的速递公司跟风,但小蜜蜂速递因抢占了先机,所以站稳脚跟;并因建立品牌信赖,守住了自己原有的客户。因此,小蜜蜂速递是剑桥市中最大的外卖公司。
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小蜜蜂速递不得不降低价格、让出部分利润,还要增加人手,保证能及时把快递送上门。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68%的快餐店资源(与之签订协议),真是非常难得。
但是,目前这个比例在逐步下降。根据统计,小蜜蜂速递掌握的资源实际上已缩水了9%,也就说只占全部市场的58%。究其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每年都有旧的快餐店结业、新的快餐店开业,新旧交替之中被别的外卖公司抢了先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唯尽力耳;第二个原因,是随着中国移民的增多,中国餐馆势大,而它们只肯和中国的一间外卖公司签订协议,无形中又减少了资源;第三个原因则是自身管理的问题,在一年协议期满后,好几间餐馆直接和小蜜蜂快递说拜拜、中止协议,而另有几间餐馆也向史密斯先生提了意见,觉得小蜜蜂速递的服务有问题。
目前,小蜜蜂速递共拥有15名员工,9名是负责日班的,6名是负责夜班的。其中,日班固定有3人是接听电话的,在夜班则是2人。在非高峰期――除了午餐、晚餐这两个时间段都算――时,大家其实很清闲,不过要保证人在办公室,随时能去快递食物;而高峰期呢,则忙得要死,连速递员都得去接几个电话再跑。员工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天上8个钟头(日夜班均是),享受各种津贴,日薪在剑桥市日日薪标准之上,上班时有免费咖啡、报纸等消磨时间的东西,除了高峰期会累一点儿之外,也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据说,小蜜蜂速递的员工在签订协议的餐馆里吃饭,能有永久的9折优惠。
每一天,负责接听电话的员工接到若干个订餐电话后,便会汇总信息、速记成一张表格,方便各员工执行任务。一般来说,订餐的客户不会选择离住址很远的餐馆,住址与餐馆地址会在同一区。比如说黑人小伙子哈利负责剑桥市东区,那么他接到的表格就是经过汇总、和东区餐馆有关的,这样他就只需要在东区餐馆取走快餐再依次送货就可以,不必再跑到西区。这个汇总工作是由人力完成的,一开始自然多有差错;但是经过一年的工作后,负责接电话的员工都已经熟记各个区的各个餐馆,不会犯低级错误了。
每天送好的快递,会在高峰期结束后,整理成一份“每日订单”,再与其他“每日订单”一起装订成册,以便月底与餐馆方面核对。通常,快递一份快餐,餐馆要付出该快餐价格2%的钱,而客人固定付出1美元作为运费。至于服务达到什么标准(如多个餐馆、多款快餐、跨区等)就会有什么加收款项,那就太具体了,在此略过不提。
――――――――――――――――――――――――――――――――――――
“平常史密斯先生都不管事情的,所以由你来决定具体事务,张。”露西道。她性格、人品虽然好,但发型保守得和巫婆一样,玳瑁框眼镜以及身上的毛线衣都显得老气横秋,结合她的目测年龄(约30岁吗?……)一看,应该就是一个所谓的“老处女”。清沂不知怎的,忽然想起楼下那个犹太女孩儿(就是往死里放摇滚乐的那个),总觉得这俩人是完全相反的。
清沂一边倾听着,一边把员工信息卡给填好了。他抬抬手表,一看,已是十点半过后了,便问道:“也差不多到了高峰期?”
“没错,你可以看看我们是怎样工作的。”露西调整了一下坐姿,左手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桌面散放着几叠纸张,纸的左上方标了一个大写字母,如e和w,似乎是代表东区(east)和西区(west)。
电话打进来后,露西左手接起电话,然后右手在纸上写画,记下顾客的地址与要求。而等接线员记录了半张纸后,外卖员就会依次走到桌子前,选取订单,然后下楼。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接线员写满的订单不会摆在桌面上多一秒。
这就是属于团队合作的美。清沂这样想道。
随着时间流逝,顾客来电就越来越频繁。起初三个接线生还有闲暇说几句话的,现在只是一放下听筒便又有电话打来,几乎没停过。一张张订单如雪般从桌面飞到外卖员手中,如此多的派送任务使得他们连喝杯水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个满头大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