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昭也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优势,他最大的优势,还是提前知道了结果。
比如占城稻这玩意,当年宋真宗下令推广全国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很担心的,前后反复了好几次,最后才决定推广。
因为他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不是真的抗旱、生产周期短又高产,他又没亲眼见到过占城稻丰收的场面,生怕被底下的官员给忽悠了。
再比如梯田,真正推广的时候,已经到了新中国时期了。
历代当政者懒政,无视梯田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干的事,一定就是正确的。
在这个民以食为天的时代,任何农业上的改进,都出不得一点纰漏
但张昭是明确知道这个结果的,只不过占城太远,周国连水军都处于建设阶段,就更不用说可以大船出海了。
不过机会也很快就来到了,原来占据南漳、泉二州的留从效,遣司马黄禹锡携龙脑香六十斤,纹有獬豸以犀牛角装饰的金玉蹀躞带五条,跋涉数千里到东京开封府朝见张昭。
留从效此人,原本是王闽的将领,南唐灭王闽后,留从效表面上听从南唐的命令,但实际上占据泉州形同割据。
本来他不会这么快就占据泉、南二州,但在这个时空,南唐刚攻灭王闽,张昭就起大兵征讨南唐,李璟哪还顾得上王闽这几州之地,赶紧把在闽地的军队调走。
于是留从效等迅速扩张势力,他在击败了试图趁南唐退走后,试图占据泉州的钱越军队后,其兄留从愿也很快掌握南州。
兄弟二人以留从效为首,形成了稳固的割据势力。
留从效这个人还是很聪明的,他知道泉、南二州地狭民少,不可能自成一国,南唐虽然是纸老虎,但征讨泉、南二州的实力还是有的,于是主动上书南唐请封。
被张昭揍了个鼻青脸肿,颜面尽失的李璟大喜,立刻封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封爵鄂国公。
但留从效心里很不愿意向南唐称臣,他想向中原称臣。
一来抱大腿当然要选粗的抱,二来中原离着漳州有万里之遥,远比近在迟尺的南唐,对他的威胁要小得多。
等留从效的使者黄禹锡将南唐册封留从效的诏书也带来之后,张昭就更知道留从效是个妙人了。
因为目前按照法理来说,李璟只是张昭册封的南唐国王,他哪来的资格去册封鄂国公这样的爵位,这是很明显的僭越,张昭完全可以用此为理由,兴兵讨伐南唐。
不过目前嘛,张昭还不想去敲打李璟,他想先搞定孟蜀。
因为李璟不过是嘴边的肥肉,孟蜀还勉强可以算一个硬骨头。
于是张昭虽然对于留从效请求朝廷册封和在东京开封府与神都洛阳置办产业的要求没有同意,但却厚赐黄禹锡,并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这就是表达了张昭愿意接受留从效的投靠,只是目前时机不太成熟而已。
只不过投靠不收,留从效的水军,张昭还是要用的。
南州漳州、泉州历来就是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城市,福建人更是华人出海的主力军之一。
于是张昭命黄禹锡即刻赶回清源军,晓谕留从效,如果他能尽快派大船南下到占城为张昭运回两万石占城稻稻种,那张昭就接受他的投靠。
八月初一,张昭在大朝会之后,命尚书令张希崇并御史台御史大夫张远,挑选监察各个行省的御史。
自八月初一开始,朝廷将要派出往各行省的监察御史,以督促各行省开始均田行动,各行省的按察使,锦衣亲卫派驻各行省的观风千户,也要辅助监督。
同时,中书省度支司,户部两部门也在挑选度支天使和转运天使前往各行省,督促各地开始新两税法对于纳税士农工商的资产认定工作。
按照张昭的要求,官员也必须要申报,以便缴税。
这个在历朝历代看起来十分困难的士绅一体纳粮,好像是个很难搞的东西。
满清雍正皇帝那样的狠人,都因此被黑出翔来了,以至于暴毙的我四爷,被安上了被雷噼死,或者被吕四娘砍掉脑袋的结局。
但是在张昭这,这就是一道诏令的事,因为这可是五代,这是武人不需要一言不合就能拔刀砍人的时代。
什么样的文官、乡绅敢说自己不纳粮?脑袋还要不要了?
他们早已习惯了纳粮缴税,加上此时文官集团还没有壮大到掌控国家的一切,因此他们根本就不是阻力。
至于武人,他们到是真的不想纳粮,可不巧的是,张昭就是现在最大的武人头子,而且武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各凭手中的刀剑。
现在没人打的过张昭,张昭说要他们的田庄、铺子等其他产业也要交税,那他们就会乖乖的交税。
当然,这个交税,也就是个形势,不管文武,沾上了官字,就算是缴税,那也缴不了多少,偷税、漏税不要太随意。
但张昭无所谓,他要的就是让官绅纳粮这个习惯,至于他们偷了多少税,等到全国大体平定后,有的是手段来慢慢修理他们。
均田和定税是两件大事,张昭布置完之后,他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事。
张圣人以两个变民首领献出了梯田修筑法为由,赦免了他们。
不但赦免,还任命这两人为农学博士,命户部和工部配合他们,将梯田修筑法完善,然后向全天下推广。
这可是造反的大罪啊!献上一个什么梯田修筑法就能免死?还能做农学博士,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是个身份啊!
随后张昭更进一步,诏令天下无论是何身份,是哪一国人,只要进献良种、新农具、新耕作之法,按照功劳大小,最高可封伯爵。
这是数千年来,爵位除了从军功、血脉和政绩中获得之外的第一条新渠道。
随后张昭还宣布,因农学而获得爵位和农学博士的,每年都可以从皇室领取到从五十贯到五十钱不等的赏赐。
而且,这很快就起到了效果,郢州京山县百姓在县令的带领下,走了上千里路到东京献上了插秧利器秧马。
所谓秧马,就像一条月牙形的小船一样,人可以坐在秧马上插秧,而不用弯腰下地,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时间。
张昭让户部和工部的官员测试了一下,确实对于插秧有非常大的促进效果。
张昭当即擢拔京山县令为郢州长史,赐上京的郢州百姓各二十贯,选出精擅农事者五人为农学博士,享受皇室年金赏赐,跟更进一步免除京山全县今年的秋税。
消息一出,四方震动,八月末,有南唐百姓自海州到周国江淮行省淮安府楚州,向张周淮安府府尹献上高产黄穰稻种。
张昭立刻下旨给李璟,命他速速查清情况,并命江淮行省的锦衣亲卫坐探前去了解情况。
所谓黄穰稻,是一种十分喜水,具有很强抗涝能力,同时产量并不比占城稻低的本土稻种。
这种黄穰稻因为有喜水抗涝的特点,最适合用来开垦南方大量的沼泽地,对于将充满瘴疫的沼泽变为良田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李璟这傻货,不是张昭出了这样的德政,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南唐的海州刺史前去查看之后,方才知道,这家百姓所献出的黄穰稻不仅抗涝,亩产更是高达三石半,远超一般稻种的两石半。
此时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三石半是420斤,两石半则只有三百斤。
面对这个数据,南唐方面都吓傻了,他们还想隐瞒不报,结果锦衣亲卫早就知道了底细,并将一部分百姓和稻种带到了淮安。
张昭眼珠子一转,意识到这是个敲打李璟的好机会,他立刻派礼部郎中王久为天使,到江宁城厉声斥责李璟。
王久可是出了名的不怕事,当年揪着高昌回鹘颉利毗加衣袖不放的就是他。
这次他作为天使而来,干脆就当着南唐文武百官的面,把李璟骂了个狗血淋头。
言语之尖酸刻薄,让李璟数度破防想要回避,结果王久照样扯着他袖子不放,让南唐上下文武,颜面大失,更是重重挫伤了李璟的威望。
至于献了稻种的南唐百姓,张昭没有食言,立刻晋封他为海州伯,兑现了他的最高承诺。
这么一来,天下间但凡觉得自己有些手艺的,都开始往东京跑,跟往年献祥瑞有的一拼。
至于马昭远派人来禀告的高从诲愿望,张昭召集张希崇、郭天策等文武商量后,他们都觉得勉强可以接受。
那张昭就没问题了,因为他知道,高从诲还能活个半年,就算身体很好了。
于是张昭一面派出使者去通知高从诲,一面亲自带着右羽林卫的三千精锐,连夜从东京开封府南下。
江陵这样的重镇,他必须要亲自去安排好,而且对于马楚境内的溪洞蛮子,也需要想个办法搞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