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夏:“没什么,就收收道具什么的。村里社火队的扇子、服装,都是村集体的公共财物,用完就要收上来,来年还能用。还有鼓、锣什么的,也要搬去道具间。”
“可以啊,”周沫突然想到什么,说:“夏夏姐,你没有考虑和柳珲哥一样,去村委会做事么?你对村里的事很了解啊,又是本地人,做起来应该也能得心应手啊。”
柳夏:“也是啊,改天我和柳珲说说。不过你珲哥人正的很,可不一定愿意让我‘走’这个后门。”
周沫:“现在村里老人居多,村委会也在推进现代化办公,当然更需要年轻人,你去他肯定求之不得呢。”
柳夏:“再说吧。”
两人携手,一起去社火结束的地方找柳珲。
那边是一片大荒地,草皮干枯,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人。
不同村的队伍正在那边各自集结,整理用具,卸下装备,旁边停着各自村的小货车,准备将东西拉回去。
百善村的小货车还是柳承福提供的,村里有小货车的家庭不多,柳珲便和柳承福商量,把小货车开来给村里拉东西用。
按照柳承福的话,别人当官都想捞钱,就柳珲,心眼实,把自己家的东西拿给公家用。
数落的话也说了,但不妨碍柳承福把自家小货车借出去。
柳承福还问柳珲,车够不够大,不够的话,给他租个大点的,柳承福养殖场开久了,认识不少货车老板。
柳珲说家里的小货车就够了,便自己开了过来。
柳承福想他要打鼓,还要当领队,于是帮他雇了个司机。
周沫听柳夏讲这些家里事的时候,心中也浅浅泛着涟漪。
这就是柳家人的习惯。
嘴上的话可能不太好听,但真有事,大家都尽可能的出手相助。
两人在人堆里找到柳珲时,柳珲正和几个中年男人一起将队伍脱下后打包的衣服装上小货车。
“珲哥,”周沫叫道。
柳珲回头,看到姐妹儿人,“沫沫!”
他笑着小跑过来,原本还想着好久没见,兄妹俩来个拥抱,但想到自己身上全是土,周沫又有洁癖,便作罢。
“怎么样?忙完了吗?”周沫问。
“快完了,还有锣没收。”
“我们来帮忙。”
“好啊。”
柳珲带着二人,将地上散落一地的锣全部装箱。
忙活完,司机开着小货车,拉去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