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营(2 / 2)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1944 字 2023-08-12

随着命令的下达,陆续发动起来,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出了藏身的树林,朝着那些正掩护步兵进攻的德军冲了过去。

兵在里的视野是非常狭窄的,否则也不会那么多的兵,在行驶时,从炮塔里探出半截身子,以观察四周的环境。如今正在向苏军阵地推进的,所有炮塔的顶盖都是关着的,一个兵在外面观察环境,因此他们的视野只能看到前方,以至于从侧翼冲出的,他们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

而跟随行动的步兵,在看到苏军的从侧翼的山丘上冲下来时,一边大声地喊道,一边选择合适的位置隐蔽,用手里的武器对着苏军射击。

德军步兵无法通过有效的通讯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侧翼出现苏军的事情,通报给他们的。因此从侧翼冲出的苏军,在进入合适的射击位置后,纷纷停下来,各自选择射击目标。

德军步兵虽说拼命地射击,但他们手里武器所发射的子弹,击中的装甲板后,只能发出犹如冰雹砸在装甲板上的声音,以及溅起无数的火星,却无法对构成什么伤害。

邦奇所在的,瞄准了四百米外的一辆豹式,果断地开了火。在装甲板上只打出了一个小孔,但穿透装甲后,却产生喷溅效应,在车体内四处溅开杀伤里面的乘员,很快就击中车内的弹药,引起了殉爆。

从内部发生爆炸的豹式,不断朝外喷涌着火舌,一名浑身是火的兵,从燃烧的钢铁棺材底部爬出来,跌跌撞撞朝前跑了几步后,就一头栽倒在地,然后就再也了动静,听任火苗在自己的身上燃烧。

见营长所在的首开记录,其余的也不甘示弱,纷纷朝着自己所选定的目标射击。直接被命中的德军,很快就停在原地燃烧起来;而被击中的,也发现从侧翼冲出来的苏军,便停止了前进,缓缓地调转炮口准备进行还击。

然而事实无情地搅碎了德军兵的企图,那些看起来有些不一样的t34,再次抢在他们的前面开火,直接摧毁了更多的。而一些侥幸存活下来的,却因为距离和燃烧所产生的烟雾遮挡了视线,根本无法锁定苏军的位置,所发射的炮弹都能命中目标。

看到己方的,被苏军接二连三地击毁,德军步兵慌了神。他们知道如果反炮,仅仅依靠自己手里的武器,是无法消灭几百米外的苏军。于是德军指挥官一边通过电台,将这里发生的情况向上级汇报;一边集结反手,准备等苏军靠过来时,近距离炸掉苏军的。

但指挥营向前推进的邦奇少校,却早已考虑到了这种可能。营继续朝前推进时,坐在上的战士纷纷跳下来,小跑着跟在的后面,准备随时消灭那些靠近的反手。

当和步兵冲到战场中间时,除了被击毁、燃烧的残骸,和横七竖八的德军尸体外,剩余的步兵正朝着他们的出发阵地逃去。

邦奇见到敌人逃走了,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通过电台对自己的部下说“弟兄们,德国人被我们击退了。但我们不能让他们轻易地离开,立即换成高爆弹,好好地欢送他们,给他们留下一个终身难忘的记忆。”

兵们听到邦奇这么说,立即轰然叫好,然后纷纷将更换成高爆弹,朝着退却中的德军进行轰击。

德军开始退去时,装甲团长来到了战场的边缘,他想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二十多辆掩护的进攻,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俄国人击退了。

但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一个足以让自己丢掉性命的致命。他去什么观察所,而是站在一辆桶车旁,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上的形势。要知道,桶车是德军官乘坐的车辆,骤然出现在战场上,是很容易成为敌方的主要攻击目标的。

于是,在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三四发炮弹突然呼啸而至,它们落在了桶车的四周爆炸,在炸毁桶车的同时,也把观察战场形势的德军团长炸成了碎片。

然而邦奇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几发炮弹,就干掉了德军的装甲团长,又对着逃窜的德军轰击一阵后,便调头返回了由海军陆战坚守的阵地。

丘瓦绍夫上校在自己的指挥部里,通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了战场上所发生的一切。此刻见到完成任务的营和一部分机械化的步兵,正朝着自己的阵地而来,连忙带着指挥部的成员迎了上去。

邦奇少校见到丘瓦绍夫带着一群指挥员在阵地上迎接自己,连忙命令驾驶员停下,自己离开后,搭乘一辆摩托车赶往了友军的阵地。

距离丘瓦绍夫等人还有五六米时,邦奇命令摩托车车手停了车,然后跳出挎斗,小跑着来到了丘瓦绍夫的面前,挺直身体报告说“上校同志,我是军特别营营长邦奇少校,请原谅我不能给您敬礼。”

“你好啊,邦奇少校。”丘瓦绍夫也不是第一天上战场,自然知道在战场上不能随便敬礼,免得暴露目标,成为德军狙击手的射击目标。他上前握住了邦奇的手,热情地说“你们干得简直太棒了。我做梦都想到,你们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消灭了敌人的二十多辆,甚至还打死打伤了一两百名德国兵。”

“上校同志,”邦奇咧嘴笑了笑,对丘瓦绍夫说“别看我们对敌人成功地实施了偷袭,但敌人也不是笨蛋,他们下次进攻时,肯定会对侧翼进行侦察,免得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先撤回来。”

丘瓦绍夫把大手一挥,大大咧咧地说“少校同志,你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现在就撤到我们的后面去安心休整吧,剩下的事情就由我们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