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冬至(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 / 2)

冬日至,阴极而日至南,阳气起。

开封府尹卫准奉命入宫,报经冬汴梁民事,领冬节赐礼,出宫往琰王府去。

走在汴梁街道上,看见城隍庙络绎的热闹香火,卫准才忽然觉察,那场曾经天翻地覆的京中变动,原来真正已过去一整年了。

第一批法令颁行过半年,待冬至休朝过去,尚需按照民情反应、推行情形,三司牵头再作详尽调整。

大理寺卿铁腕肃清朝堂,将冗官冗费尽数裁撤。如今朝中再没了人浮于事,因任授官循名责实,一扫前朝疲敝懒政。

这些变化,百姓一时还未必察觉得出。但裁撤冗政带来的减赋税、精贡举,却已开始令京城内外民情民心为之一振。人人警醒惕励,孤寒奋发苦读,竟隐隐透出了多年不曾有过的新锐朝气。

汴梁百姓,没人不认得开封尹卫大人。见他走过街巷,道路两旁尽是行礼问候,一时热络起来,连行人酒客也来遥遥作礼。

卫准逐一回过,停在了家香糖果子的铺面前。

“大人。”摊主手脚利落,按例满满装了一纸袋各色蜜饯,封好了递过去,“今日商大人还不来吗?”

“入冬时病了。”

卫准将串吊钱递过去,接过纸袋:“尚不曾好全。”

开封府的人常来街上买这些东西,一律按市价,从不准不收银两。

摊主辞过几次,到底辞不掉,没奈何收了,手上却极利落地又抄了一把送过去:“今年天冷,可是染了风寒?这韵姜糖最利气血,不要钱,做出来给路人暖寒的,给商大人带些……”

卫准问过身旁行人,道了谢,将姜糖妥当收好。

摊主仍不放心,追着打听:“商大人几时好?等过了年,还想请大人们同来赏灯,今年的鳌山定然比往年都亮堂!”

“就快好了。”卫准道,“一定来。”

四周人目光都跟着一亮,有人胆子大,又继续问:“少将军和琰王殿下也来吗!许久不曾见他们,听说云将军去开酒楼了……”

“蠢!说了你就信?”

一旁有人笑道:“变法才往下推行,不得有人微服私行,去下头巡查?”

坊间话本,除了风月小传,没人不喜欢微服私访、惩恶除奸的。人群一时兴奋,你一言我一语,转眼又热闹起来。

“半年前,不还有人在金华见了少将军?”

有人道:“那金华郡守阳奉阴违,赶上涝灾,险些闹出大乱子,还是少将军领人开府库赈的灾呢!”

一旁有金华来的商贩,连连点头:“正是正是。我家那时连房子也叫雨浇塌了大半,若没有少将军,只怕要在街上铺草席睡了。”

“琰王殿下也不曾闲着。”又有人道,“去年秋闱,常州出了舞弊的案子,听说就是琰王殿下亲自查办的。”

“不止琰王殿下。”

他身旁有士子笑道:“秋闱舞弊,是因为抑侥幸、精贡举。那些世家子弟靠荫补进阶的路被堵了,又不甘心,才取了旁门左道。要查清楚,非有人亲自入场参考不可。”

他说得仔细,旁边人听着,不由睁大了眼睛:“莫非少将军还扮成士子,亲自去应了试不成?”

“坊间传闻,说是琰王殿下与云麾侯打赌,谁输了扮士子去考试。”

那士子笑道:“云侯是怎么输的,我们不大清楚……总归云侯被琰王殿下亲自送来我们书院,听了半月的课,是做不得假的。”

人群听得艳羡不已,纷纷攘攘闹起来,一时竟颇遗憾起了这案子如何竟没出在自家子弟进学的书院边上。

“大快人心,如今少将军已是云侯了。”

有人留意士子改口,忍不住叹道:“也不知府邸究竟要建在什么地方,想去送一送贺礼,竟都寻不着……”

“如何还用另建府邸。”一旁人笑道,“琰王府不够?”

“到底还是差着些。”

又有人摆摆手:“过日子难免磕碰,若云侯同琰王哪日起了争执呢?”

“起了争执也不怕。”

有老者抬手抚须,笑吟吟道:“十来年前,世子每次亲领殿前司,满汴梁城房顶诱捕云小侯爷,有哪次没将人好好领回去么?”

那人愣了愣,一时竟想不出,摸了两下后脑:“倒也不曾有……”

“那本就是云侯的家。”

老者指了指琰王府,不紧不慢:“云侯漂泊多年,如今好容易安安稳稳回了家,却要人家出去开府,是不是不该?”

那人琢磨半晌,终于点头:“的确不该。”

“云侯与琰王殿下,自小长在一块儿,处处性情相投,脾气契合,合该日日在一处。”

老者道:“却要人家分两地住,是不是不妥?”

那人心服口服:“实在不妥。”

“只是。”

那老者摸摸下颌,从怀里摸出支竹管笔:“这一年来,竟也见不着琰王殿下满房顶找少将军了,可惜……”

旁人正听得心潮澎湃,闻言愕然,满腔不解:“这般美满,还可惜什么?”

“京城话本不准肩颈往下,尽指着云侯与琰王养活。”

那老者扼腕叹息:“如今这两人终成眷侣,自过好日子去了,我等还写些什么好?”

人群堪堪回过神,张了嘴指着老者说不出话,哄笑成一片。

开封尹惯常不苟言笑,这一次立在人群里,竟也微微露出些笑意。

有人眼尖,忙趁热打铁追问:“大人,这次云侯与琰王当真来吗?”

卫准点了点头:“来。”

“他们已回京城了?”

有反应快的,见了卫准笃定神色,立时回过神:“可在琰王府?我等备着的冬礼――”

“云侯与琰王四方奔波一年,各处巡视探访,回京是歇冬的。”

卫准拱手:“诸位心意,卫准感怀,还请允我等歇歇。”

人们静了一刻,忙纷纷抬手还礼,不迭应下了绝不搅扰添乱,只殷殷托开封尹大人将心意带到。

“我等只知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这里面要耗费多少心思,虽看不见,却猜得出。”

有长者上前,代众人深深一揖:“今上与诸位大人,临危受命,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汴梁百姓感激不尽。”

“云侯与琰王……披肝沥血,至诚高节。”

长者缓声道:“商大人一腔碧血丹心,我等识得,尚不至青红不分皂白不辨。”

卫准胸口一热,阖了眼,无声还礼。

平日里喧闹熙攘的汴梁街头,竟反常的隐隐约约静下来。

人人行礼,个个诚心,明净新雪覆着青石板路,两旁尽是喜洋洋的大红福纸。

冬至日食馄饨,锅里热腾腾翻滚起香气,透过街边数不清的门户,叫风远远送到街巷尽头。

卫准深揖及地,直起身穿过人群,不再耽搁,径直往琰王府去了。

琰王府内,已热热闹闹见了冬至的喜气。

冬日至阳气起,自古冬至都是岁首,后来正月被单拎出来,也仍是极隆重的吉日。

本朝商贸兴盛,不再有安身静体的规矩。人们忙着置办新衣节礼、走家串户,冬节反倒成了拜师访友的大日子。

卫准递了拜帖,与通判一并被引进王府,来消寒窝冬的故人已差不多到齐了。

虔国公这一年坐镇京城,专心护持变法清缴余党,如今好容易得空喘口气,正扯着殿前司都虞候开怀痛饮,酒已喝到了第三缸。

蔡太傅叫几个小的哄着做了帝师,一年下来白胡子气飞了大半,被礼部与工部尚书一齐好声好气劝着,勉强收了第十七封辞官致仕的奏折。一旁恰好路过的梁老太医寒碜一句,又气得老帝师怒发冲冠,撸袖子火冒三丈杀了过去。

御史中丞如今升任了御史大夫,领下监察考评朝中官员的差事,越到年尾越忙。

他今日带了茶壶来,边牛饮琰王府的上好贡茶,一边还领了三四个精干吏员,埋头翻着身后一箱子云侯与琰王从各地巡查带回的文书卷宗。

好好的琰王府,老主簿笑吟吟带着人来回安抚招待,俨然已是一片兵荒马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