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古代爱情描述者一种逃避似的解脱,因为死亡终究是对自由和快乐的剥夺,爱情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的最高追求必然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灵与肉的结合。死亡就意味着一切自由活动的终止,以死亡的方式寻求爱情的实现或是永恒是与初衷相违背的。极端浪漫主义所表现的美,是无奈的凄美。对积极精神与个人幸福是无益的。
对于有拥有正常心理的现代人,当他们欣赏爱情电影或是书籍时,不管是看梁山泊与祝英台还是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定会在潜意识里期盼着团圆而唯美的结局,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对理性思考的缺乏。同时也反映了人格中的悲剧情结和自我认知的偏差,这是辨证主义的现实主义与唯美而极端的浪漫主义的一段调情加斗争后的产物!
精神上的懒惰用三种表现,一种是安于现状,一种就是中庸,一种就是听天由命,爱情的殉道者们如果泉下有知,他们必然会希望后续者们以一种全新的精神去诠释爱情,然而浮躁的现代人一方面不承认爱情的金钱决定论,一方面却有去肯定幸福的物质决定论,其本质是虚伪的中庸主义庸俗的物质主义。看来人类始终无法从思维的本源上去进行原罪的超越,理性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注定要延续下去的。
“你知道吗,人就是要懂得珍惜。”
就算他们认为两人的感情是在是困难重重,但实质上这个时代的女性面对婚姻也是无奈而已,更何况是爱情二字。
说到爱情,我想大多数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魂牵梦绕,痛彻心扉…
女人作为常用感性思考问题的动物,对于爱情更是如罂粟般,一染就无法自拔。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可以发现,女性的感情故事总是以悲剧收场。祝英台跳进梁兄的坟墓为爱化蝶;白素贞千里迢迢为许仙盗取仙草,甘冒天规水漫金山,即使最后被镇塔;关盼盼被白居易一首“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而逼死。
人们不禁思考,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故事的结局,为什么古代女性在爱情中会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尽管在现代社会女性也是。我想造成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思想的等等。但总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古代女性的地位注定了女性会处于劣势。
原因有二。其一,经济上不能独立。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如《诗经.氓》中的弃妇,对爱情倾注了全部感情,在年长色衰遭到抛弃后对负心人态度虽然很决绝,但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所以只能回到娘家,由于在娘家没有经济地位,又受到兄弟们的嘲笑。从深层次讲,她的爱情和婚姻的悲剧是自己没有独立经济地位造成的。更多的女性由于父母双亡,家庭破产而沦为男性买卖的对象,成婢、成妾、成妓,都是没有经济地位的必然结果。丧失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妇女不得不成为男子的奴隶与玩偶。
其二,政治上没有地位。除开母系社会一段,从奴隶社会形成,到封建社会,至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再到民国时期,中国女性都处在一个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乾坤正位”便成为规范男女的理论基础。男权社会根本就没有把她们当做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女主内,男主外”,这种分工模式无疑给女性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因为,男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长了才干,成为财富与权力的拥有者,而生活于其中的妇女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定的角色,处于从属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妇女无权的隐忍的经历,形成了认为妇女是无能的偏见。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这又把妇女摒除在政治之外。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对女性本身就是一种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