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事出有咒(1 / 2)

我远远观望着已渐行渐远的主仆,却是低头思量着。

旁边的福公公(就是之前的那位)不禁担心的叫唤道:“娘娘,娘娘,怎么了?”

他的神情还是很担心的,估计是怕我情敌见面分外眼红的情绪。

但我还是淡淡笑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只不过见到故人,心中不免是感慨万分的。对了,您以后就别叫我娘娘了,我也不是那个梨妃娘娘了,她已经死了不是吗?”

所以我开始的是新的人生新的旅程,既然如此,何来娘娘一说呢?

福公公也是不知情但又知情的人,所以他以自己的理解来看待我自然不免带上了一点可惜可怜之情。

我有些好笑,但也没有拒绝这种善意的不带恶意的怜惜。反正解释也只会让那个事情变的越来越糟糕而已,不如就这样,说不定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淡忘了。

我半是阿q的想着,半是说道:“还是早点去皇上那边吧,越早看出是什么状况越好。”

福公公一听提及了李栋民,便立马的加快了自己的速度。

到了房间里,原来觉得很多的不安看到李栋民那还毫无变化的脸却是突然放下了。

“他的样子看起来并无大碍。”

“是的,陛下的样子就如同熟睡一般,毫无痛苦之感。”他赞成的点点头,眼中却是闪过一丝痛色,“可陛下已经昏迷多天了,就连我们连着的赶路的时间里他都没有醒过来。若不是常日里还有些亲信帮着陛下灌着流食,陛下恐怕就再也不醒了。”

“亲信?”

“嗯,现在知道陛下昏迷的人,只有几个亲信,所有的人都只当陛下是身体抱恙。就连德妃娘娘都是不知道的。”

“只看样子也找不到什么病因的。毕竟还是很多毒药能够让人保持着平时的模样,只是一直昏睡着而已。我先把把脉再做定夺。”

“娘娘,不,布姑娘说的极是,极是。”

我走到李栋民的床边坐下,运用了“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

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

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而我把脉之后难免会有些疑虑的,因为李栋民的脉象就跟他人现在看到的样子一样,十分的正常。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是的,李栋民的脉象就是沉取不绝。

明显是生命力顽强的状态,还十分的年轻旺盛的模样。

那我就不免纳闷了。

因为怕审视错了,我把脉的时间也略微的长了些。

毕竟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hg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