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双眼眼珠一转,孙承宗在辽东坐镇了这么多年,对于辽东的了解,比起自己这个在后世书籍典故上了解历史的人,要强得多。
来到大明之后,朱由校除了对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祖大寿,吴襄等在后世名声极大的人了解更深了几分之外,对于其他的辽东守将,却还只是一知半解。
就比如说知道袁崇焕手下带了三大天王,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但是对他们的事迹,履历,了解的就不是那么多。
正好此时孙承宗倾力分析辽东武将,不如就趁着此时,让孙承宗,好好为自己说说辽东,哪些人可用。
虽然此次来辽东,朱由校清楚自己顶多打完了宁远之战后,就要返回京师,避免日久生乱。
可是归根结底,对于人才的掌控和知根知底,是一个上位者必须的技巧。
事必躬亲可不是什么好事,始皇帝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奏疏,诸葛亮更是季汉大小事务都要插手。
结果这二位都英年早逝。
始皇帝不死,天下不会大乱。
武侯不死,季汉也不会被小儿辈灭国。
所以用人之道,对于上位者而言,是必须要掌握住的。
更何况朱由校这个天子!
楚汉之时,刘邦弱,项羽强,可是仗着会用人这一点,刘邦硬生生的战胜了项羽,开创了大汉帝国的霸业。
这等鲜明的例子对比在前,朱由校当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看了看孙承宗,朱由校点头道:“既然这三人,老师都觉得可用,那说明朕的识人之能,还是有的。”
“不过说句实话,老师,朕对大部分辽东诸将,了解的不甚深入。”
“这些人各是什么性格,有什么能耐,朕也几乎一概不知。”
“不妨趁此好时机,老师好好教教朕!”
听着天启皇帝的这一番话,孙承宗不由露出的孺子可教也的脸色。
满意的点了点头,孙承宗说道:“陛下,老臣此次前来辽东。”
“同行的王世钦与尤世禄,皆为可用之人,此二人皆勇敢,坚毅。会用人,会带兵。”
“乃是老臣的左右臂膀,同样,也是如今山海关的左右总兵官。”
“他们二人虽然碍于陛下旨意,只能听从高第调度,可是在老臣看来,他们更加会听老臣的。”
“他们二人手里有4万兵马,皆是精锐之士。”
“而尤世禄的兄长尤世威,是建昌营参将,亦颇有勇力,勇敢善战,此时应当在宁远。”
“想必陛下对这尤氏兄弟,定当耳熟。”
“因为他们的长兄尤世功,乃是昔日大明沈阳总兵。在沈阳城破战死之后,被刚登基的陛下赠少保,左都督。”
“这尤氏兄弟,陛下可用,且可大用。”
“如今山海关老臣在时的左膀右臂,老臣已经说完了,而山海关总兵为何老臣没有提呢?”